关灯
护眼

第144章 投共一念起

    见李刚的样子,杨嗣昌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此事起于崇祯六年,各地造反的势力发展得很快。皇上命太监陈大全、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等为内中军。”

    “分别派入大帅曹文诏、左良玉、张应昌各个营,名为监军。在边境各镇的,全部命名为监视。高起潜被分配监视宁远、锦州各部队。”

    “后来这些太监多数都是侵吞克扣军用物资,而面对敌人则往往带着精兵率先逃跑;各将领亦感到受他们的监督是一种耻辱,引起了很大的不满。”

    “年初的时候,皇上下旨将他们招了回来,现在皇上又动了这个心思,估计和你要练的兵有关。”

    李刚目瞪口呆自己,这算不算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皇上已经派了高启潜为赤诚的镇守太监,除此之外,还派了王承恩的干儿子王平为监军太监。他们到了之后,你的事情便不好办了。”杨嗣昌叹了一口气说道。

    “你要应付他们,还要练兵领兵,作战之时,还要征求他们的意见。三年之内你想要在你说的地方建城,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一旦你做不到,皇上会将罪于你的。”

    听到了高启潜的名字,李刚的表情变得诡异了起来。有些怪异的看向了眼前的杨嗣昌,在自己查看的资料当中,可是有一种说法,杨嗣昌和高启潜的关系很好。

    事情发生在崇祯十一年,冬,也就是三年后。清兵大蹂畿辅,连下四十三城。高起潜拥重兵驻扎在临清,按兵不动。

    清兵逼近京城,崇祯皇帝召兵部左侍郎卢象升入卫。

    当时卢象升父亲去世,崇祯帝不准奔丧,提升他为兵部尚书,赐给尚方剑,让他总督各路援兵。

    同为兵部尚书杨嗣昌和高起潜却主张议和,所以对卢象升处处阻挠,以致卢象升虽名为总督各路兵马,实际上能调度的不到两万人。

    后来杨嗣昌干脆免了他的尚书,让他以侍郎的身份工作。

    十二月,卢象升进兵巨鹿贾庄,高起潜拥重兵在此。两地相距只有五十里,卢象升派人前往求援,高起潜置之不理。

    卢象升部炮已用尽,箭亦射完,以致全军覆没。

    卢象升斩杀数十人,身中四箭三刀而死。高起潜听说战败,仓皇逃跑,一点不提卢象升战死的情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杨嗣昌和高启潜一起害死了卢象升。只不过这件事情存疑,是真是假李刚也不好判断。

    事情没真实发生,李刚也不好说什么。

    今天的谈话也解开了李刚的一个疑惑,为什么身为一个太监,高启潜能够领那么多的人,而卢象升反而没有了人。

    现在李刚明白了,原来是皇上派人家做镇守,兵权他都在太监手里。那还打个屁的仗,直接让卢象生去送死就好了。

    也是,人家也的确就是让卢象升去送死。

    “皇上让高启潜做我的镇守?”李刚眼睛微眯着,抬起头说道。

    “是啊!”杨嗣昌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以后做事不可能像以前那般洒脱了,所以我才说你三年建成的事情太急躁了。”

    李刚却不在意,三年以后建不城又能怎么样呢?

    皇太极领军进京,仗打成那个样子,崇祯皇帝还有心思对付自己?他要是真有心思对付自己,那爷就投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