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00章 大丰收

    京城的热闹一波接着一波,各种事件在短短一两月内接连爆发,一开始,由于宣传的需要,朱由检命人大肆誊抄大字报,让内卫于夜间满北京城的粘贴。后来想想,宫里人手本就严重不足,再浪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在抄作业上面,人累死了不说,效率还极其低下。

    思来想去,干脆让袁枢主笔,搞出来个《大明时报》,直接用活字印刷,将京城近日发生的一系列高热度事件,以白话文的形式全部登报发表出来,这样省时省力省资源,一下子,内廷的人压力就小了很多。

    之后,因为搞出来的这些设备弃之可惜,朱由检干脆大手一挥,成立了个报局。让田太的城管局负责跑腿,搜罗京城及周边各处的奇闻趣事回来交给袁枢,润色之后登报刊发,直接就把《大明时报》给办了起来。

    报纸的价格极低,一文钱厚厚的一沓,又是大家都能听懂、看懂的白话文,通俗易懂,凭借着这些优势,《大明时报》很快便悄然传播开来。京城中的大街小巷,酒楼茶肆,就连说书人手中都出现了报纸这个划时代的产品…

    当官员士绅们看到报纸这个东西之后,一面对其嗤之以鼻,大骂奇技yín巧,有辱斯文,一面却拿在手中看的津津有味。

    ……

    崇祯二年六月,朱由检全力推广的玉米,土豆,番薯,在皇庄中迎来了大丰收。

    成规模的土豆,玉米,番薯的种植以及收成,朱由检也是第一次见到。以前他都是在电视,或者小说中看到的,这次朱由检想要亲自去到皇庄现场体验一下。

    此时,皇庄中的一处划定好的田地中,朱由检带着袁枢,宋献策,徐光启等人和庄户们齐齐聚在一起。看着高出正常小麦一节的,绿油油一片的玉米地,以及那硕大的玉米棒子,众人脸上都是掩不住的喜悦。

    徐光启看了看天色,感觉时间差不多了,于是对着朱由检说道:

    “陛下,时间差不多了,要不咱们开始吧。”

    朱由检点点头,自无不可的说道:

    “可!”

    闻言,一旁的高宇便开始指挥众人行动了起来:

    “吉时已到,庄户们,收粮喽!”

    紧接着,事先安排好的队伍,在管事们的指导下,陆续进入田地中,一队开始收玉米,一队开始挖番薯,一队开始挖马铃薯。

    朱由检这兴趣浓浓的挽起袖子,带着众人一起下了田地,亲自体验了一把。

    番薯是生长在地下的,首先用铁锹将种植的番薯周围的泥土拨开,把番薯的秧苗拔掉,然后再用铁锹等工具将番薯根底部铲出来,再把包裹在番薯上多余的土和根茎抖搂掉,留下干净的番薯,最后将采摘好的红薯处理干净放入竹筐内,便完成了一次收成。紧接着,下一个…

    众人在田地之中忙的不亦乐乎,看着一筐筐的番薯,玉米,土豆被送到预定好的场地,周围看热闹的庄户们也惊奇不已。有些人兴奋之下,也自发加入到了收成的队伍中帮忙,顺便亲身体验一下,这传说中的高产作物到底如何的神奇。要知道,凡是成规模的事物,那效果肯定是相当震撼的。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日头西沉,随着各自区域的作物收获接近尾声,一筐筐的土豆,番薯,玉米开始在场地中堆积起来。而朱由检则是体验了一阵之后,早早的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待着了。没办法,一来,有他在场,大家伙干活都不自在,二来,他做的也不好,搞坏了好几处番薯地,庄户们之后还要跟着他后面返工,属实是好心办坏事了。

    接下来便是过称环节了,这次土豆,玉米,番薯各选定了十亩地,收成之后用作参考之用。很快,报秤的人员开始喊了起来:

    “一号地收成番薯,一亩地一千五百斤…”

    “二号地收成番薯,一亩地一千六百七十斤…”

    “三号地收成番薯,一亩地一千三百九十八斤…”

    “十号地收成番薯,一亩地一千四百六十九斤…”

    很快,十亩地的番薯过秤结束,基本都在亩产千斤以上。十亩地一共收成番薯一万五千斤左右。随着报秤的声音传开的,顺带着的还有周围围观庄户们惊诧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