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4节

    瑶英接着道:“舅舅生前曾嘱咐阿兄,不要倚仗着旧日情分找圣上讨要什么,因为他明白,圣上早就有毁约之心,逼着圣上兑现诺言,只会激怒圣上,让我阿娘和阿兄的日子更难过。”

    “舅舅是君子,他心怀天下,有匡扶社稷之心,他总从大局考虑,不把自己的得失放在心上。”

    瑶英停了停,清冷的目光落在李德脸上:“我舅舅胸怀宽广,不是你失信的理由。”

    ……

    谢无量擅于相人,当年他只见了李德一面,立刻认定这个落魄的男人是可以打破中原割据格局的枭雄,愿意和李家结盟。

    但他坚决反对妹妹谢满愿下嫁李德。

    谢家嫡系人丁凋零,谢无量兄妹自小相依为命,谢满愿从未踏出过荆南一步,天真单纯,质问兄长:“阿兄既然说李德是举世无双的豪杰,为何不许族老许婚?阿兄不是总感叹咱们家没有会领兵打仗的儿郎么?”

    谢无量答道:“妹妹,李德能征善战,治军严明,擅于笼络人心,敢于打破藩篱重用寒门子弟,我愿追随他,辅佐他,他日后必定能成就一番伟业,成为一个清明谨慎的好君王,不过那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好丈夫。再说了,我谢家百年传家,守卫一方,庇护百姓,已是清贵至极,用不着以外戚的身份去谋求富贵荣华。”

    谢满愿着急地道:“阿兄怎么知道李德不是一个好丈夫?他的发妻出身低微,死在兵乱之中,他拼死为发妻报仇,人人都说他是重情重义之人。”

    谢无量摇头叹息:“妹妹,你不了解李德,他的重情重义只对他的部下,他的扈从。”

    谢满愿不懂谢无量的担忧,认为这一切都是兄长拒婚的借口,闷闷不乐。

    见妹妹没有被劝服,谢无量转而去劝说其他族人:“李德是豪族出身,他自起兵以来重用的都是依附李家的姻亲和寒门出身的大将,对世家多有提防,谢家若能辅佐他,以后必定荣华至极,但是谢家若想以姻亲之身更进一步,只会招来祸患。”

    “二娘可以嫁给李德的弟弟,李德的侄子,唯独不能嫁李德!”

    “许婚李德,无异于火中取栗!”

    谢氏族人认为谢无量完全是杞人忧天,李德主动求娶,何来的祸患?执意和李家联姻。

    谢满愿情窦初开,一心痴恋李德,为他不吃不喝,眼看着瘦脱了相。

    李家一次次求到谢无量跟前,赌咒发誓说若能迎谢满愿进门,一定敬重有加,不叫她受一丝委屈。

    谢无量只有谢满愿这么一个妹妹,实在不忍看她每天以泪洗面,又见李家态度诚恳,只能答应让妹妹下嫁。

    “也罢,只要阿兄在一日,就能护着你一日。”

    婚宴那天,唐氏和李玄贞母子忽然出现在筵席上,谢满愿目瞪口呆,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谢无量带走谢满愿,长叹了一声,叮嘱她:“妹妹,你记住,不要为难唐夫人和她的儿子。你为难他们母子,李德不会疏远你,但是他会一桩桩、一件件牢记在心,直到他无法忍受的那一天。”

    谢满愿心乱如麻,记住兄长的叮嘱,此后内宅之中虽然免不了和唐氏口角相争,但从来没加害他们母子。

    谁都没有想到,唐氏竟会在怀着身孕时自焚而死。

    她一死,李德一夜白头,彻底冷落谢满愿。

    谢满愿心灰意冷。

    谢无量再次找到妹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嘱咐她:“妹妹,不要和大将军提起当年的盟约,记住,一个字都不要提!”

    三年后,体弱多病的谢无量以孱弱之躯坚守荆南。

    城破之时,他让部下割下自己的头颅献敌。

    “告诉二娘,别为我伤心,谢家儿郎,本当如此!”

    “二娘,阿兄以后再也不能护着你了。好好照顾自己,照顾虎奴和七娘,别让虎奴从武,别和李德提起盟约之事。”

    “阿兄走了。”

    ……

    从谢家覆灭到今天,足足十一年了。

    瑶英明白谢无量为什么留下那样的遗言。

    因为他了解李德。

    唐氏已死,李、谢两家的盟约成了谢贵妃的催命符,唯有尽量不去提起此事,母子三人才能保住性命。

    谢贵妃不提,李仲虔不提,李德也不会自己揭自己的疮疤。

    他们似乎都忘记了当年的诺言。

    朝中谢家昔日的世交亲族知道李德的忌讳,也都默契地不提起谢家。

    所有人都忘了谢家。

    忘了谢家一代代牺牲在战场上的儿郎。

    忘了埋骨他乡的英魂。

    忘了荆南谢家祖坟荒草萋萋的青冢。

    忘了虽然自小病弱、依然为平定乱世呕心沥血、四处奔走的谢无量。

    瑶英没有忘。

    不仅仅因为她是谢家的外孙女,还因为她生于乱世,长于乱世,五岁那年又曾流落在外,见识了太多顷刻之间的骨肉分离、生离死别。

    山河破碎,哀鸿遍野。

    瑶英也是在这人命如草芥的乱世之中挣扎求生的一员,她敬佩当年力挽狂澜的朱氏,敬佩祖祖辈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谢家,敬佩身体孱弱亦不灭匡扶社稷之志的舅舅谢无量。

    正是因为有曾经的朱氏先祖,有谢家,有无数个在山河沦陷之际毅然决然站出来,为守护百姓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才能换来太平安宁,换来百姓的岁月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