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霍乱

    脉

    代者霍乱;代而绝者,亦霍乱。又关脉滑,为霍乱吐泻。气口脉弦滑,膈间有宿食留饮。宜顺其性,以盐汤探之。脉结促大,皆不可断以死脉。洪大则易治,脉微细,气少不语,舌卷囊缩者;皆不治也。

    滑而不匀,必是吐泻霍乱之候,脉大勿讶。

    证

    夫霍乱者,挥霍变乱也。盖因内有所积,外有所伤,阳不升,阴不降,乖膈而成。故心腹卒痛,呕吐下痢,发热恶寒,头痛眩晕,或泻而不吐,或吐而不泻。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利;心腹齐痛,吐利并作。甚则转筋入腹,四肢厥冷而毙。

    治

    急用蓼汤泡洗,艾灸脐中。盖阴阳反戾,清浊相干,治之惟宜藿香正气散,加生姜为上。不惟可以温散风寒,抑亦可以调理脾胃。如身热口渴者,则以薷苓汤加减治之。

    霍乱之后,不可早与饮食,恐胃中邪物,吐泻未尽,其新谷入胃,不能传化,必致不救。吐候吐泻过一、二时,饥甚,方与稀粥少食,以渐而将息可也。其有不吐不泻者,名干霍乱,急以盐汤多灌,引其大吐,令宿食殆尽,随证用药调之。既愈之后,若烦热多渴者,以麦门冬汤主之。

    一霍乱转筋,用大蓼一把,煎汤荡洗。北人以麦糠代之。使腠理开泄,阳气散则愈也。河间云∶热气燥烁于筋,则挛而痛也。

    一霍乱已死,而腹中尚有暖气者,以盐纳脐中,以艾灸莫计其数。

    一霍乱心腹卒痛,炒盐二碗,绢包顿于胸上,并腹肚再以熨斗火熨,气透则苏。续以炒盐绢包乘热烙其背,则万无一失也。

    方藿香正气散治四时不正之气,寒温时疫,山岚瘴气,雨湿熏蒸;或中寒腹痛吐利,中暑冒风,中湿身重泄泻;或不服水土,脾胃不和;或饮食停滞,复感外邪,头痛发热,战栗恶寒,或呕吐恶心,膈膈满闷,一切气逆不安之症,并能调治。

    藿香(二钱)紫苏(一钱五分)陈皮(一钱)浓朴(姜制,一钱)半夏(姜制,一钱)白术(一钱,炒)茯苓(一钱)大腹皮(一钱)桔梗(一钱)白芷(一钱)甘草(炙,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热服。霍乱转筋,加木瓜。腹痛,加炒白芍药;寒痛,加桂;冷甚,加干姜。饮食不化,加香附、砂仁;米谷不消,加神曲、麦芽。心下痞满,加桔梗、枳壳、枳实。肉食不化,加山楂。湿面停积,加萝卜子。中暑冒风,加香藿、白扁豆。时气憎寒发热,加柴胡、干葛。

    口干,加麦门冬。小便不利,合五苓散。湿相搏,霍乱转筋,烦渴闷乱,合黄连香薷饮。心腹绞痛,加木香。若频欲登圊,不通利者,加槟榔、枳壳。按霍乱之疾,未有不由内伤生冷,外感风寒而致也。余用藿香正气散治之,百发百中。一岁之内,常治百人,未有不效者。

    但有热者,须加姜炒黄连;寒甚,加干姜;万无一失。又腹痛者,加桂;痛甚者,去藿香,加吴茱萸;小便不利,加茯苓;如干霍乱,加枳壳,茯苓、肉桂,最佳。

    加减薷苓汤〔批〕(按此方治霍乱属热者宜之)治霍乱身热口渴,此热暑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