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三章 消失的白银

    或许,平日,包拯还会为皇家说点什么话,可是在水无月面前,包拯却一点都不想说,因为他知道,水无月有预知未来,探知过去的本事,且不管现在水无月是不是胡乱臆测的,但是包拯就相信是她看到了,所以才说出来的。

    看来,预言家的能力在被证实了以后,确实是让人产生无条件信任的心理,即便是聪明如包拯,也是如此,连想都不想,无条件的相信水无月。

    这次,水无月就像个任性耍脾气的小孩子一样,闹着别扭坐在那不说话,只要是一开口,绝对避免不了嘲讽律法。

    好久不说话了,包拯背着手望着官驿大门外,气氛异常的尴尬,公孙策想出面调解,可是看到水无月那负气的样子,也不好开口说什么,只是这么僵持着。

    不知什么时候,水无月突然说了一句话,“律法用在皇家的时候就是‘法律不外乎人情’,要不然就是找个借口,皇帝只有一个,千错万错皇帝就是没错之类的。为什么义父在杀大伯的时候,就没有那句法律不外乎人情的说法了呢?”

    包拯闻言叹口气,“够了无月,义父本以为你是个识大体的好孩子,是个聪明人,为什么会在这件事上钻牛角尖?”

    水无月沉默不语,包拯回过身来坐到水无月的身边,“倘若天下人都和你一样的想法,那么他们都会秉着这样的心态来犯案,想杀谁就杀谁,反正到了最后法律也是有人情的,不是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要律法做什么?义父还怎么拿律法惩治那些有罪的人?”

    说到这,包拯停顿了一下,本以为水无月会说话反驳的,毕竟她现在是在闹别扭,包拯全然是在当一个小孩子在跟父亲闹别扭,所以才耐心的开导,见到水无月没说话,只有继续说:“孩子,律法,要看是什么人用了。这道理就和银子的道理是一样的,关键是看你怎么使用,不是吗?”

    水无月听到这,眼珠子动了一下,那表情认真的好像是在思考。没错,银子也就是所谓的金钱,用来做善事,钱就是好东西,用来做坏事,钱就是个坏东西。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水无月一直都懂,可是真的要做起来的时候,那些曾经学习过的大道理却没一个自动浮现在闹海里的。

    所以,有的时候,在一个人特别失意不顺的节骨眼上,就应该有包拯这样理智的人来提醒她。看到水无月的眼睛在动,表情认真,包拯欣慰的一笑,他知道水无月是听进去了。

    趁热打铁,于是又说:“皇家,一点都不例外,唯一例外的,是天子。天子会错,但不是他的错,而是奸佞提供了一个错误的结果。怪,就只能怪人心,怪不得皇上,历朝历代的天子必定有过人之处,也就是因为这过人之处才能镇得住一个国家,否则,天下早已大乱,不是吗?”

    水无月含着泪抿抿嘴,看她的表情就知道了,她已经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了,包拯拍拍水无月的胳膊,“好孩子,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以后,这样的话,不要让圣上听到了,不然,他会伤心的。因为这个皇帝,一心一意,都只为了我们大宋,你也曾经预言,他是个好皇帝,不是吗?”

    水无月终于有了表示,轻轻的点点头,“义父,谢谢你。”虽然,不是一句道歉的话,而是一句感激之词,可是那背后的含义,包拯明白,这句感激之词的背后,带着浓郁的歉意。

    是啊,天子犯法,虽然人间的律法无法制裁他,可是,有哪一个皇帝祸害百姓的时候,上天没有惩治他呢?回想起历朝历代,那些荒yín暴君,有哪一个没接受过上天的制裁?其中的惩罚,内心的痛楚,并非常人所能承受,几乎是可以叫那位天子生不如死。

    可是皇家,这个词,水无月深知自己不应该这样说,从包拯掌管开封府以来,多少皇亲国戚死在龙头铡的铡刀上?包拯可曾手软过?

    不说别的,单说上任御史中丞洪宇,那是有太后撑腰的主,包拯说铡不也是铡了吗?其中那么多阻挠,最后不还是被律法制裁了吗?

    包拯说的对,如果人人都秉着这样的想法,天下也就乱了,当没有人惧怕律法的时候,贪官就更猖獗了,只怕日后他们听见了律法二字,都会嘲讽的哈哈大笑。

    可是如今呢?因为包拯,人人都在心里惧怕着律法,在贪污的过程中,还在给自己留着后路,还要提防着和他一起贪污的人出卖自己,更要为了自保而设定一个账本,记录着别人贪污的证据,这一切的一切,不都表明了他们在惧怕吗?

    包拯起身要回房休息了,水无月抓住包拯的胳膊,有些哽咽的说:“义父,我要贴一个告示好吗?”包拯看了水无月一眼,淡淡一笑,“贴我开封府的告示吧!”

    包拯这句话,也就是说以开封府的名义让水无月贴告示,可见,包拯是多么的支持她,就是因为,水无月是个聪明的孩子,识大体,懂礼仪,一点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