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045节 海军 1

    蒋纬国当然没能力把中国陆海空三军来一场全面大整顿、大清洗,他目前只能尽力而为,让中国军队在即将爆发的中日大战中能够伤亡少一点、损失轻一点、战果多一点,众所周知,抗战时的中国军队的最大弊端就是派系林立、人心不齐、一盘散沙,这种情况在三军里都有。其中,空军情况最轻微,海军其次,陆军最严重。中国空军是一个“混血儿”,由中央空军、两广空军、山西空军以及东北空军(主要是人员,因为东北空军的飞机、设备、油料、弹药等大部分都在九一八事变中落入了日军手里)组成,眼下,两广空军、山西空军、东北空军都已经烟消云散,中央空军一家独大,客观上讲确实是件好事;中国海军也是一个“混血儿”,其实说它是“大杂烩”更加贴切。中国海军由福建海军、广东海军、东北海军组成,这其中倒没有“中央海军”,顶梁柱是福建海军。此时海军最高指挥部门是海军部,还未设立海军总司令部,海军部部长是陈绍宽上将,常务次长是陈训泳中将,第一舰队司令是陈季良少将,第二舰队司令是曾以鼎少将。

    比起空军,蒋纬国对此时的中国海军更多的则是一种悲悯。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抗战里,中国陆军是主力,中国空军的参战身影也一直贯穿八年,至于中国海军,就只是在战争初期打了几场血战,此后便几乎再也没有出现在抗日战场上了。这当然不是海军将士们消极避战,而是中国客观国情、战争态势发展、海军本身特性所决定的。八年抗战,中国陆军打得悲苦,中国空军打得悲壮,中国海军打得则是悲惨,开战之初,还没正式参战,先接到了自沉命令,为了封锁长江水道,中国海军近半军舰自己沉入了长江,随后就是战局一边倒的江阴大海战,海军舰队在此战中基本是全军覆没,从此再也没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因为想发动军事行动都没法付诸行动,没军舰了。

    蒋纬国觉得,中国抗战,虽然主要依靠陆军和空军,海军确实因为各方面因素所以用武之地不广,但只要海军将士们都有杀敌报国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勇气,再加上找对正确方向,中国海军在抗战中还是可以有所建树的。蒋纬国打算像给德国海军“指点迷津”那样,也给本国海军指出一条明路。那天晚上在憩庐,蒋纬国向蒋介石提议“着手整顿空军和海军”时,蒋介石欣然应允并表示支持,他是这样回复蒋纬国的:

    “行!我马上打电话给周至柔和欧阳格。”

    空军很正常,周至柔是空军一号首脑(虽然上面还有一个宋美龄),所以蒋纬国要整顿空军,肯定去找周至柔,但蒋介石却让蒋纬国在整顿海军这件事上去找欧阳格。海军部部长是陈绍宽,常务次长是陈训泳,两支舰队的司令分别是陈季良和曾以鼎,欧阳格在海军里的地位连前十名都没挤进去。很显然,蒋介石这个安排是非常奇怪的,他应该让蒋纬国直接去找陈绍宽才正常。

    蒋纬国一开始也不太清楚,搞明白后,他感到悲哀,因为说到底还是派系问题。

    蒋介石的中央军有嫡系陆军、嫡系空军,但没有嫡系海军。中国三军里,空军的“嫡系成分”超过九成;陆军的“嫡系成分”约三分之一(虽然人数只有三分之一,但都是精锐);海军里的“嫡系成分”为零。中国海军由福建海军、广东海军、东北海军混合组成,顶梁柱是福建海军。海军四个主要高层,陈绍宽是福建省闽县人,陈训泳是福建省闽县人,陈季良是福建省福州人,曾以鼎是福建省昌乐县人,清一色的福建人,并且海军的中高层军官超过一半都是福建人,即便广东海军和东北海军合并进来,海军里的福建人还是稳稳占据着主导地位。很显然,在蒋介石眼里,中国海军是“属于福建人”的。海军越强大,“福建帮势力”就会越强大。因此,尽管此时的中国海军在中国陆海空三军里地位最低,但蒋介石也不愿意看到整整一个军种都不是自己嫡系,因此他处心积虑地建立“中央嫡系海军势力”,负责人就是欧阳格。

    欧阳格是江西人,他十四岁考入清廷举办的江南水师学堂,辛亥革命爆发后追随孙中山,也算是国民党的元老人物,但年龄不大,此时四十二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当年在广州,革命军海军力量都被福建人把持,欧阳格这样的“外人”饱受排挤,所以他非常讨厌福建人,蒋介石看中他有能力并且不属于“福建帮”,因此给他“尚方宝剑”,让他另起炉灶,创建“嫡系海军”。此时的欧阳格共有两个职务,一个是军委会高级参谋(挂名虚职),一个是副校长。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欧阳格创立了一个“電雷学校”以培养中央嫡系海军人员,他是副校长,蒋介石在名义上是校长。電雷学校主要搞鱼雷艇和水雷,为保证这支嫡系海军力量的“血统纯正”,福建籍贯的学生一律不招收,并且,这座培养海军人员的军校却不属于海军,不受海军部管辖,而是直属于军政部,包括欧阳格在内的全校官兵师生都穿着没绣有“中华民国海军”字样的海军服。陈绍宽既不是瞎子也不是傻子,他当然觉察到了蒋介石的用意,自然十分不满,认为蒋介石一来让本就内部不和的海军进一步分裂,二来隐然间在排斥他和福建籍贯海军人员,所以他拒绝承认電雷学校人员属于海军,不提供军舰让電雷学校的学员进行实习,不让電雷学校人员拥有海军军籍。電雷学校只能打着陆军的旗号进行海军人员的训练。

    赶到位于江阴县黄山港的電雷学校后,蒋纬国找到欧阳格的办公室,他刚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一个年轻而朗然的声音。蒋纬国无意中听了几句后被提起了兴趣,然后在门外聆听。

    “爸,我觉得電雷学校需要改进的地方实在太多了!首先,虽然学校的重点是搞鱼雷艇,但却没有抓住鱼雷艇的本质,也没有摸索出鱼雷艇作战的训练大纲和战术草案。鱼雷艇虽然只是‘小玩意儿’,但却是最适合眼下我们中国海军的武器,也是最有可能让我们在实战中重创实力远超过我们的日本海军的一把利器!我最近认真研读了《东方兵事纪略》和《卢氏甲午前后杂记》,我发现在当年甲午战争前夕的北洋水师里有一个人具备着真正的战争目光!这个人在北洋水师提督府的一次会议中曾提出,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要爆发的海战注定是一场近海作战,并且北洋水师在本质上就是一支近海防御舰队,并不是远洋攻击舰队,因此根据眼前的客观现实,北洋水师应该停止继续向西方大国购买新式军舰,就这么点银子,不能因为一味追求大炮巨舰而白白浪费掉,与其从西洋购买大吨位铁甲舰,还不如购买更多数量的蒸汽鱼雷快艇,十五年前…哦,这场会议是在1893年某天举行的,一年后就爆发了甲午战争,这个人说,十五年前,就是1878年,俄罗斯帝国海军首次使用鱼雷艇在七十米距离上击沉了排水量两千吨的奥斯曼帝国海军炮舰‘英蒂巴’号,创造了小艇打大舰的奇迹。北洋水师应该从这场新式海战里受到启发,重视起鱼雷艇,向西洋购买若干艘鱼雷艇,数量最好超过五十艘,每艘艇上可装载四至六枚瓦斯鱼雷,届时蜂拥出击,在海面上形成庞大的鱼雷艇攻击群,用灵活机动的航线避开日舰炮火,然后抵近展开密集性鱼雷攻击…爸,我和学校里很多同学反复研究过这个方案,并且还请教了几位海军耆宿前辈,大家最后一致认为,如果此人想法能够变成现实,黄海大战的结局极有可能会被改变,而北洋水师极有可能会是最后的胜利者!这个人的高明之处和战争思想超前之处在于,他是海战史上最早从新式武器的出现到因此而发现传统大炮巨舰主义缺陷的人。爸,你猜猜这个人是谁?”

    “邓世昌?”一个语气显得略有点不耐烦的中年男子的声音。

    “不是,是方伯谦。”

    “什么?就是那个在黄海大战中临阵脱逃的怕死鬼?”

    “嗯,但是…人是非常复杂的,不能一刀切说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当时看到这些历史档案后也很吃惊,于是我查阅了方伯谦的很多资料。方伯谦投身海军时向来都机智聪慧,后来一路春风得意,因为才华横溢而被李鸿章本人看中,从此步步高升,连续娶了三个老婆,买了很多田地房产,最后当上了济远号铁甲舰的舰长,并且他死后,原济远号的船员官兵们无不放声大哭。爸,根据我的推测,方伯谦在参加黄海大战前的生活是很舒适的,但是他的正确海战策略被上级否决,再加上他亲眼目睹北洋水师的种种腐化隐患,所以他已经预测到北洋水师必败无疑了,因此参战后精神萎靡、心情消沉,他知道他参加的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家里还有那么多财产和三个美娇娘等着他,那他自然没有理由像邓世昌那样明知没用还去死,所以他在见势不妙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全身而退,当然了,他的行为毕竟是不光彩的。”

    “你跟我扯了这么多,越扯越远了,到底想说什么?浪费我这么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