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81章 招降使者

    建立新朝是大事,涉及的事情方方面面。朱元璋和四位大臣商讨诸般细节整整一夜。天快亮了,朱元璋伸了个懒腰,说道:“咱们去正阳门的城楼上用早饭,如何?”

    四人齐声道:“谢上位赐膳。”

    李善长等人跟随朱元璋来到正阳门的城楼之上。已是黎明时分,朱元璋驻足城墙边,望着朝阳缓缓升起,撕裂黑暗,万物光明。他转头对四人说道:“咱们的新国号就定为‘明’吧。”

    李善长称赞道:“上位真是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的圣人!当年红巾起义借助的是明教。您定国号为‘明’,想必是为了明教渊源。”

    刘伯温却不赞同,他颇为精通风水之术:“上位真是神机妙算!北方属水,南方属火。伪元以水德立国。明者,火也。您定是想用南方之火克制北方伪元。”

    杨宪道:“二位先生说错了。小明王韩林儿是上位的旧主。上位定新国号为明,定然是为了报旧主之恩。”

    朱元璋没有说话,望着那一轮崭新的朝阳笑而不语。

    后世史家对朱元璋以“明”为国号的原因有着诸多答案。李善长、刘伯温、杨宪所说是诸多答案中最被人接受的三种。其实他们都错了,根本没那么复杂。

    朝阳初升,万物光明——这简单的八个字就是答案。

    下晌,拱卫司。

    指挥使毛骧在值房召见了八大千户。

    毛骧道:“诸位,上位给咱拱卫司一件要紧的差事。上位派遣朱亮祖、汤和、廖永忠三位将军东征进剿方国珍。此次东征,我军的策略是以剿为主,以招降为辅。上位让咱们拱卫司出一个使者,跟随大军东征,在适当的时候前往敌营,招降方国珍。不知诸位谁愿前往?”

    八位千户无一人应声。自古招降的使者难当。对方要是铁了心打到底,十有八九会拿招降使者祭旗。当初张昶招降朱元璋,被朱元璋留下委以重任,那是因为朱元璋有爱才之德、容人之量。方国珍则不同,此人阴险狡诈、残忍无比、且首鼠两端。用后世的话说,方国珍就是一个背刺小能手。

    四十八岁的方国珍干过太多投降、反叛,投降再反叛的事。他和张士诚一样,亦是私盐贩子出身。至正八年,方国珍发觉贩私盐没有抢劫来钱快。于是他聚众数千人当了海匪,在海上抢夺海运漕粮。元廷派朵儿只班发兵征讨,仗还没开打,方国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认了朵儿只班当爹。又给他送了大量金银财宝。朵儿只班拿了好处招降了他。元廷的剿匪大军一退,方国珍立马反了。又开始在海上大肆劫掠元廷官船。这是他第一次背刺。

    元廷一看这还得了?又派元帅泰不华发兵征讨。方国珍还是那一套,先认爹再送金银财宝,然后请降。泰不华拿人手短,同意了方国珍的请降。这次方国珍老实了三个月。三个月后,泰不华脑袋搭错了筋,亲自到方国珍的老巢吃什么归降宴。结果归降宴上,方国珍直接杀了泰不华。这是方国珍第二次背刺。元廷第三次派大军围剿。方国珍第三次请降,这次他没认干爹,也没送金银珠宝。因为他知道元廷的人不傻,事不过三。他给出的价码是:张士诚这混蛋,在高邮称了帝,这还了得?我可以替元廷亲爹去打张士诚。元廷巴不得看到义军内斗。于是应允。方国珍成了元廷的漕运万户,奉命讨伐张士诚,七战七捷。

    到了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克浙江金华。招降方国珍。方国珍第三次背刺,当了朱元璋手下的行省平章。不过他私底下却依旧勾结元廷。每年都派海船进献粮食到大都。

    去年朱元璋西征讨伐张士诚。方国珍又跟之前的死敌张士诚成了干兄弟。与福建的陈友定一起支援张士诚。这是方国珍的第四次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