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三章 许昌行(三)

    听了樊雅的请求,石勒向张宾对视了一眼,轻蔑地一笑:又是一个两边要官的。

    “谯郡太守这个名号,我当然可以承认。但是你准备给我些什么呢?”石勒一摊手,“你两边都想讨好,是准备了双份的粮草和税钱么?”

    “谯郡初定,粮草和税钱还需要时间筹措。”樊雅脸涨得通红,身子也缩了下去。

    “和我就别玩那一套了”,石勒摆摆手,“我不是晋朝那帮官员,别总想着糊弄我。”

    他身子前倾,接着说,“一句话,要当太守,就得给我征粮。反正我的军队你刚刚也看到了,攻打谯郡易如反掌。况且,你不想做这个太守,有的是人想做。”

    三句话三个核心意思,句句击在樊雅的弱点上。第一,讲价免谈;第二,我方军势强盛;第三,谯郡还有其他人可以扶植。

    “我会交粮的”,樊雅的语调已经比一开始低了不少。他已经意识到,单在谯郡,就有不少其他势力虎视眈眈。只要石勒立一个代理人,自己这个强取来的谯郡太守位置就坐不稳。

    “这还差不多,现在可是你求我。”石勒指了指樊雅,又指了指自己。

    “是的,刚刚一时暗昧。将军提点得是。”樊雅的腰愈发弯了下去。

    “那好,等下张先生会颁布细则,你注意听就好。”石勒见樊雅松了口,赶紧补上一句,“这事就这么定了。”

    看来这个樊雅不过是个色厉内荏的家伙,桓景在一旁心想,如果换成是他本人,也许根本就不会来这里自取其辱。

    现在,樊雅除了得了一个谯郡太守的虚名和石勒不进攻自己的保证之外,什么没有得到,还要倒贴粮草。何况,石勒本来也不会进攻谯郡北部,他现在一心只想击破屯兵谯郡南部的苟晞。

    桓景转头望向另一个大汉,那应该就是和樊雅齐名的张平了,不知道他会要求个什么官职。

    石勒也把目光转向张平,“你呢?你想要什么?”

    “我是张平,也是谯郡来的,不过我想要的官职,不知道石将军你肯不肯给。”他故意卖个官职。

    “有......但说无妨。”石勒刚想冒出一句有屁快放,想到最近在君子营刚刚学到的礼貌用语,于是换了个词。

    这帮坞堡主,一个个都不爽利。

    “我要代理豫州刺史!”那张平声音不大,却意气自如。

    豫州刺史?也就是豫州牧?我石勒击败东海王,纵横海内,也不枉了做个豫州牧。你一个谯郡的地头蛇,狗一样的人,也配作豫州牧?

    他强压怒气,“你可知现在汉国的豫州刺史是谁?”

    “当然知道,这是石将军您的一个兼官。不过现在您一心要准备安定天下,豫州刺史这种小官,就由我来代理吧。”

    石勒抿了抿嘴。

    张宾感到大事不妙。原来,石勒看似喜怒不形于色,但是在发怒前有一个抿嘴的习惯。这一点,只有很亲近的人才能注意到。

    张宾赶紧在台下踹了石勒一脚,凑到他耳边悄悄地说,“你还记得刘邦封韩信为齐王的事情吗?”

    石勒恍然大悟。他一向崇拜刘邦,虽然没读过史书,却对刘邦的这些故事如数家珍。

    他现在确实有求于张平:虽然张平说自己住在谯郡,但其实他的军队驻扎在谯、汝阴、安丰三郡之间。和其他坞堡主不一样,张平出身流民,只是窃据了一处坞堡,从此四面的流民都开始归附,而后又占据了龙亢作为驻地,同时西面也扩张到了汝阴城外,俨然已经有了一郡郡守的实力。

    虽然目前石勒满脑子都是如何对付苟晞,但长远来看,苟晞不足虑也。在击败苟晞之后,石勒的打算是南下进攻寿春,去没有受到太多战乱波及的淮南收取给养。这样来看就必然要经过张平的驻地。一旦张平坚壁清野,据坞堡自守,自己的补给怕是要有麻烦。

    何况无论如何,豫州刺史只是个虚名。豫州四战之地,自己不可能在这里久住。

    “没有志气的东西!”石勒故意作色。台下坞堡主们瑟瑟发抖,而张平不为所动。

    他话锋一转,“要做豫州刺史便是,如何只做个代理?”

    张平没怎么读过书,不知道刘邦的那个故事,倒是被这个小转折弄得有些惊喜。

    “石将军果然有大器量,将来一定能取天下。如果您之后要经过我的驻地,一定提供方便。”

    总算到最后一个了,石勒扶了扶额。

    “年轻人,你有什么要求啊?”,他撇了撇嘴,看向桓景,“你们这些人,提要求一个比一个夸张。你可别把我征东大将军的官给要去喽。”

    石勒不忘打个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