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八章 大战之前

    在召集白云坞众人紧急布置了守备事宜后,下午稍晚些时候,又有两个消息传来。

    一个是桓景安插在谯城的探子送来的每日例报,其中确认了樊雅回到谯城的消息。虽然樊雅的大军并未立刻出击,但是军营有明显的异动。平时樊雅军队和市民做买卖的摊点都关了门,而一队队的士兵从城中各处集中到了城西南面的校场。

    每日例报体系是桓景利用商队建立起来的,现在看来这个商团兼间谍系统确实很好地发挥了作用。这多少算是今天难得的好消息。

    另一个依然是夏侯焘的信使,带来了樊雅逃脱的具体细节。夏侯家是在前天下午抓到的樊雅,兴奋之余夏侯焘立马给桓景送了信,在羞辱了樊雅一番后,将他关进地牢。

    然而第二天清晨,打更人经过地牢时,惊讶地发现地牢的守卫尽数被杀,而樊雅和他的三十侍卫已经连夜逃走。

    桓景放下尺素,心凉了半截。

    只有一种可能,夏侯家有内鬼,私自放跑了樊雅。

    我把樊雅想得太简单了,桓景叹道。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自己这个坞堡主的小同盟根本从一开始就被樊雅监控着。

    这一次一开始侥幸能抓住樊雅,不过是因为樊雅不在谯城,打了个时间差。但是樊雅根本不慌,所以才主动投降,因为他知道即使进了地牢,也会有人把他放出去。

    不过倒也不用过于疑神疑鬼。这次樊雅在信中如此生气,倒也可以从说明,他对自己派人去江东的事情毫不知情。这说明他们同盟的核心圈子,还没有被樊雅的人渗透。

    夏侯家毕竟家大业大,一些庶支两边下注也是正常的事情。自己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把夏侯家当做一个整体来委以重任。

    桓景又拿起了樊雅的亲笔信,反复读了几遍,揣摩他的态度。

    “吾将不日讨之”,着实令人心忧。这句话的本意是樊雅随时可能率军前来,就是这几天的事情。樊雅已经懒得掩饰战略意图,说明他对自己的军力充分自信。

    谯城离白云坞只有十八里路,而樊雅的部下训练有素,完全可以朝发夕至。如果樊雅现在立刻率军到来,那么自己要怎么应对呢?

    和苦县来的乱兵不一样,樊雅的部下有良好的指挥和建制。和乞活军的陈川不一样,樊雅对于攻克白云坞有着坚定的决心。

    面对这样的强敌,自己只有硬抗一条路吗?然后等到月底粮尽自动投降?

    “噔噔咚。”房门响了。

    “进来。”

    桓景抬头望过去,原来是郗鉴。他上午接到通知,立马布置完守备工作,就急匆匆地赶回白云坞。

    “坞主,屯垦队的一切都布置好了。”

    桓景点点头,示意郗鉴继续。

    “如果樊雅进攻,白云坞势必首当其冲。我必须知道你们需要多少人。如果需要,我可以带着所有人过来。”

    桓景摆了摆手,“所有人倒是不用,把军力抽调过来,在白云坞集结一下就好。”

    “但这样,屯垦队那边就成空城了。”郗鉴忧虑地说。

    桓景望着郗鉴,心里知道他在担忧什么。某种意义上,屯垦队是郗鉴一手带起来的,他和那里的流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一旦撤防,那么那里的流民就失去了依仗。

    别看平日里郗鉴练兵严酷,但是内心里却是菩萨心肠。

    “放心,樊雅肯定不敢分兵去打鸽子坞。他是冲着我桓景来的,只要攻下白云坞,活捉我桓景就算成功。何况屯垦队已经在苦县地界了,他贸然前去,必然会和陈川的乞活军起冲突。”桓景给出了分析。

    “这我明白,但是,如果进攻的鸽子坞,是乞活军呢?”

    这倒是把桓景问住了。

    “让我好好想想。”

    陈川手下的乞活军,那可是一帮完全不讲道理的家伙。虽然当时来屯垦队前耀武扬威的时候,出了不少洋相,但是当时毕竟只是轻装过来吓唬人。如果这些人认真起来,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何况,最近苦县的探子来报,陈川这人虽然可能治军不太行,但是扩军着实有一套。不过两个月,凭借豫州西部持续战乱带来的大量流民,苦县的乞活军已经扩充到了六千人。

    这扩军速度都快赶上屯垦队了,桓景这样想。

    扩编后的乞活军六千人,樊雅四千人,这都上万人了。而自己凭借五六百人,既要防备乞活军,又要防备樊雅,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副天平。天平一端是两个大的砝码。而另一端则是自己的这个小砝码。怎么看都不像会平衡的样子。

    突然,桓景脑中闪过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