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七章 进围谯城

    谯城东面渡口处,渡船正往来于河上,将南边坞堡主的家丁一队一队地运去西岸。桓宣站在东岸,等待着渡船来接。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七天前。

    当桓宣出发去南方各坞堡召集军队时,他很清楚,自己更像是去准备事件结束后的后手。

    等自己统合好所有坞堡主的联军,必然是几天之后的事情了。到了那个时候要么樊雅被击退,要么白云坞粮尽。无论如何是不能支援保卫白云坞的战斗了。既然确定不能帮上桓景的忙,他反而心态从容许多,决定趁这个机会好好整合一下南边的几个坞堡。

    首先他还是选择把军队集结在夏侯家。夏侯焘虽然做事糊涂,但是资财还是极为丰富。这样大军的给养就没有问题了。几日下来,几个忠于晋室的坞堡主源源不断地送来家丁,前后一共凑了有大约一千人。加上夏侯家自己的八百人,似乎也算是一支成型的力量了。

    唯一的不确定之处是夏侯家的内奸。那群人可以干出劫狱的事情,那么刺杀自己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前两天,他走访夏侯家各个支系,试图套出一些话,但始终没有突破。反而在夜里读书时,他注意到屋外似乎有人走动——看来刺客要行动了。

    他决定将计就计。

    第三天晚上,刺客摸黑潜入院门,只见桓宣的书房灯火通明。他透过窗户望进去,桓宣披着棉被,正趴在桌上睡觉。刺客大喜,推开门缓步前行,抽出了一把匕首,绕到桓宣身后。趁着桌上趴着的桓宣没有注意,他将匕首刺进了桓宣的背。

    可是那匕首好像刺进了一团草里。

    突然窗外灯火通明,一群侍卫打着明晃晃的灯笼冲进房间,为首的正是桓宣。怎么有两个桓宣?刺客大惑不解,他掀开棉被一看,原来趴在桌上的是个稻草人。很快他束手就擒。

    夏侯焘和桓宣审问了一整天,终于将整个夏侯家依附于樊雅的内线都揪了出来,其中大部分是夏侯家的旁支。

    “枉我之前将你们当作家人看待,居然里通外敌。你们这些人背叛了晋室,辱没了祖宗。这群不忠不孝之徒,我夏侯焘作为族长,自当以家法约束。”夏侯焘为自己家族出了叛徒感到分外地气愤。

    “老爷,我们也是希望给夏侯家留条后路啊。能屈能伸才是我们夏侯家在乱世中存活下来的法宝。”

    夏侯焘一皱眉,竟有了些恻隐之心。原来这些士族两边下注本来也是常有的事情。

    魏晋禅代,之前和曹魏政权关系密切的夏侯家,受到了一定冲击,但最终幸存下来,也是靠的夏侯家人两边下注。夏侯玄选择忠于曹魏,所以被夷了三族;但是夏侯焘所在的这一支,是夏侯威的后代,和司马家就关系密切得多,他的大伯夏侯骏甚至娶了司马亮的女儿。

    桓宣看着夏侯焘的脸色,知道他不想杀人。自己作为一个客人,反倒不好插话。

    突然,他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夏侯兄,‘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他们戴罪立功。”

    虽然桓宣极为厌恶这些首鼠两端的家伙,但是他们未必不能被好好利用。既然夏侯焘有妇人之仁,倒不妨给他做个顺水人情。

    夏侯焘是个没主意的人,见桓宣给他解围,自然欣喜,只是示意让他继续说。

    “你们这些歹人,死不足惜”,桓宣对跪在地上的内奸们呵斥道,“但是如果能够立功,就算功过相抵。现在我问你们一件事。你们应该还知道和樊雅及青丘坞联络的渠道,可以告诉我们么?”

    见有机会赎罪,内奸们自是叩头谢罪,满口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