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十三章 龙亢桓氏

    听到纪瞻报来他的名讳,桓景二人有些手足无措,一路上他们私底里交流,都是“老头、小子”这么称呼,岂不是冒犯之甚?

    像猜出了桓景意图似的,纪瞻接着说:“我本就是个简易的人,一路上如有冒犯,但请谅解。”

    说毕,他转身吩咐仆人上茶。

    趁着上茶的功夫,桓景环视四周,这间小屋陈设虽然素雅,但布置却别有一番情调:比如方寸之间居然也用屏风将小厅隔成两半,有如厅正中挂了一个简易的吊灯,仅仅几根蜡烛就使得小屋灯火通明。想必在墙壁上挂蜡烛,这种方法既保持了照明效果,又省了蜡烛。

    无论如何,纪瞻可以算得上是“穷精致”了,这倒与桓宣之前的奢侈一说大相径庭。

    “今晚必须在此陋室招待二位,实有亏待”,纪瞻正襟危坐,与之前路上那个随和的老头子判若两人,“鄙人在会稽有豪园一座,待平定石勒之后,还请二位到我府上一聚。”

    桓景这才明白过来,出身江东大族的纪瞻,在会稽老家修有一座奢华的园林,这恐怕才是他奢侈之说的由来。

    而如此性情简易之人却在家乡大修园林,显然只是掩人耳目。纪瞻本是江东豪杰之首,在平定石冰、陈敏之乱时屡立功勋,现在又手握一方重镇,那么用一些贪腐的名头来自污也是寻常的操作。

    江东本土士族和琅琊王手下外来侨姓之间的矛盾,可见一斑,只是有纪瞻、王导这等人在,才表面上看似轻松地维持和谐的局面。

    只是桓景还是不明白,为何放着都督府不住,却窝在这个小地方。

    “下官还是不解,寿春城中不是有都督府么,为何都督要住在这个地方?”桓景接过仆人端来的茶,仔细一看,和在石勒处喝过的无异。

    “都督府可不吉利”,纪瞻从一旁取过一把折扇,“那地方是他的前任主人周馥修的。”

    他将折扇在手中一拍,好似惊堂木:

    “而讨平周馥的,正是在下。”

    桓景这才记起桓宣之前跟他提及过的琅琊王方面情况。

    原来,寿春城在之前一直是扬州都督周馥的驻地。后来周馥被琅琊王讨伐,在纪瞻和甘卓的夹攻下,兵败逃奔项城,遭到新蔡王司马确拘禁,忧愤而死。

    这件事是在正月发生的,也就是说寿春城刚刚平定不到一年。

    “周馥在寿春经营已久,本来有不少死忠,后来琅琊王无罪而伐之,想来城中不满琅琊王者大有人在。

    “都督府修得那么显眼,地方又阔大不便防守,不是白白给了贼人行刺的好机会么?

    “所以我就搬出来住了。”

    原来即使是现在,半年多过去了,寿春城内也依然不算安宁,为了防备行刺,纪瞻才搬到便于守备的小屋。但如此危殆的形势,在纪瞻说来,却显得波澜不惊。

    “对了,一直都是我在自说自话,还没问二位有什么要求于我的?”

    纪瞻低头一抿茶,和蔼地看着桓景与冉良。

    “我前面已经说过谯郡的形势了”,桓景接话道,“首先当然是请都督转告琅琊王石勒要进犯的消息。”

    “这个是自然的。”纪瞻一笑,“不过,除了为公,你们就没打算为谯郡要求点什么么?”

    桓景正有此意,一路上他都在思考怎么使自己和江东建立起联系。

    “作为谯郡司马,夏侯太守和我虽然是晋室正统所命,但所控制的范围不过谯郡北部一隅。谯郡南部一直是由流民坞主张平控制。

    “张平地跨汝阴、谯两郡,又暗地里接受石勒的伪官。我们凭借半郡之力,自守有余,实在没法平定他。

    “这样的话,我们和您始终隔着一个张平。”

    说到这里桓景起身,望向墙壁上的豫州扬州地图,将手指坚定地按在谯城与寿春之间。

    “如果都督能发兵向北,在石勒支援来到之前,和我军一举拿下谯郡南部的涡阳、龙亢等地,那么谯郡与寿春之间的道路就被打通。沿着涡水,我们的舟楫畅通无阻。

    “之后如果石勒要进攻寿春,就不得不考虑我军会溯涡水而上,从我们谯城,进攻他后方的可能性。

    “而石勒如果要进攻谯城,打通道路之后,谯城就可以从寿春得到补给,那么石勒一时也啃不下谯城这个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