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7章 内阁制度的演变!

    第37章内阁制度的演变!

    朱元璋和朱标两个人听到这里的时候,心里面就开始在琢磨。

    既然会出现太监干政。

    既然内阁会出现文官的权力过大,那可不可以有一种办法。

    即使那些文官权力不能够扩大,又使太监不能干政的方法出来呢?

    朱标也在心里想,其实这就是一个慢慢膨胀的过程。

    就算前期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让太监不能干政。

    但是到了后边,内阁大学士们的权力越来越大,皇帝无法掌控的时候,他必须得要寻求一些人的帮忙。

    朱元璋和朱棣甚至朱标这样的雄才大略的人,根本不需要找帮手自己就能够解决一切。

    可后边的皇帝,生长于深宫,没有什么见识。

    他们对下面的情况了解甚少,又没有办法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文官们往往就欺负这样的皇帝。

    就会迫使这些皇帝寻找各种帮助。

    而在他们身边,能够信任的就只有太监。

    同时他们也会认为太监只能完完全全地依赖于自己,就觉得这样的人不会背叛自己。

    可往往事与愿违。

    太监的确必须得要依赖于你,但是当他们的权力膨胀之后,他们就不仅仅是依赖你了,而是想要把你当成一个傀儡来使用。

    所以朱标在想了半天后,也只能想到一样。

    那就是内阁大臣绝对不能从六部尚书中出。

    必须得从地方上面选择一些地方治理经验丰富,同时能力出众的大臣来担任。

    他们从地方上来,对底层了解。

    同时又因为初来乍到,在京城没有根基,就只能依靠于皇帝。

    如此既能满足这些个官员位卑权重的要求,又能满足官员没有靠山的要求。

    这是朱标能够想到最好的办法。

    不过他还是想要听一听陈寒后续会怎么给出解决的方案。

    凌汉在听完了之后,也是震惊。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后世,他完全看不起的太监,能够做到那样的程度,能够操控朝政,能够打压六部尚书这样的高官。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

    那些缺了点东西的东西,一个个心里阴暗,历朝历代以来都是有所防范的。

    可没有想到,到了明朝居然又让这些势力死灰复燃。

    而且看起来从内阁成立之初,这死结就已经牢牢地结在一块。

    陈寒继续讲下去:“太监干政,以及太监跟内阁之间互相扯皮内斗内耗这种事情,到了后期,那是愈演愈烈。

    土木堡之变是个极端案例,但到了后面,产生的恶劣影响依旧存在。

    朱祁镇之后,历经了成化、弘治,到了正德年间。

    这位皇帝年纪轻轻,但是还算是有作为。

    朱厚照此人在历史上风评不好,有可能是被后面的文官给诬陷杜撰,反正他自己打仗这方面打赢了河套之战,同时内部平定了宁王的反叛,算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就连教员也曾经夸奖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