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五章 还是回家爽

    几个混混被杨凡吓得落荒而逃,围观的群众立刻像打了胜仗似的欢呼起来,看来陈二狗这帮混混没少在镇上仗势欺人,杨凡的做法大快人心,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

    “大舅不用担心,我和派出所的李所长认识,这几个混混也知道,他们不会再来找麻烦了,至于这帮家伙欠的饭钱,等过段时间看看,如果一直不还,我就去找李所长说一声。”杨凡安慰着大舅,对于老实巴交的农村汉子来说,和官差作对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没想到一场祸事竟然被杨凡轻轻松松就摆平,大舅两口子对杨凡真是刮目相看,认识到面前高大帅气的小伙子再也不是需要长辈遮风挡雨的小孩子了,已经长大,可以为家人分担风雨。

    大舅饭馆里的麻烦暂时解决,杨凡和钟润娟也没有心思再呆下去,尽管杨凡已经给回杨树沟筹钱交住院费的父亲打过电话了,但杨凡住院期间,家里的农活耽误了不少,母子俩已经归心似箭。

    告别依依不舍的大舅和大舅妈,杨凡和母亲踏上了返回杨树沟的归路,镇上有载客的三轮车,七八里山路两个人一共要十块钱,听起来不便宜,但谁要是跑上一趟就知道山路有多么不好走了,十块钱绝对是良心价。

    从青山镇到杨树沟,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和三轮车,这段山路不仅崎岖,而且转弯又多,更重要的是狭窄,很多路段汽车都只能单行,下雨下雪就更是危险,一个弄不好就会掉进旁边的山沟,车毁人亡。

    至于修路,呵呵,就只能存在于杨树沟众村民的梦想之中了,几十上百万的费用村民自己根本承担不起,申请上级拨款更是遥遥无期,祖国的大好河山需要建设的地方多了,小小的杨树沟只能排队慢慢等。

    要说杨树沟,位置还是不错的,处在群山环绕的一条山沟里,地势还算平整,田地还算肥沃,比青山镇的其它几个村要稍微好一些。

    从深山起源的散花溪穿沟而过,水源丰富,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池塘,杨树沟人就从来没有因为饮水和灌溉的问题发过愁。

    杨凡的家在村头,一进沟很快就能到,杨树沟东西长约七八里,南北宽约三四里,几十户人家稀稀落落分布在沟中,不像有些村落那么拥挤,村民的院落之间是开垦的田地和大大小小的池塘,以及一些丘陵缓坡。

    三间青砖瓦房,中间是堂屋,两侧是父母和杨凡的卧室,另外还有一间简陋的厨房,以及一人来高的院墙,这就是杨凡在杨树沟的家了。

    二十年前,杨凡家在村子里也是数得着的富裕家庭,现在的这座院子就是当时盖起来的,可是时过境迁,二十年过去,当初杨树沟数一数二的院子,如今看起来是那么破旧,就像一个迟暮的老人,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斑驳的印迹。

    当年的杨向东意气风发,何等耀眼,年纪轻轻就能独自进山猎杀野猪,在杨树沟乃至青山镇,杨向东都是年轻一代中最好的猎人,没有之一。

    灾难,也是因为杨向东的威名开始的,当时青山镇来了一个傻帽镇长,非要组织青山镇的猎人进山清理狼虫虎豹,泥马人家野生动物在大山深处呆得好好的,没招你没惹你的,这货非要赶尽杀绝。结果,杨凡的父亲杨向东就在捕猎队的名单之中,镇上的猎人没一个是愿意去的,但是没有办法,平头百姓,谁敢跟政府作对,明知有危险也不得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