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1章考验

    看着眼前这个帅帅的小伙,二十几岁的人就已经是一个县社主任,升迁也够过快的。楚春燕对基层有相当的向往,对这个拼命坚持的韩冬也有浓厚的兴趣,听他述述,也许对基层有别样的感受呢。

    韩冬没有料到,在心目中高高在上的楚春燕竟如此的平易近人,丝毫没有传说中的不近人情。

    他简单的把祥嘉红皮大蒜的遭遇进行了详细叙说,并保证凡是进京大蒜箱箱可开检,让红皮大蒜再次畅销在京城大地,让品牌重新活起来。恳求楚总给自己一个机会,给祥嘉大蒜一个机会,给祥嘉人民一份信心。

    前期,已经走了弯路,失去了市场。失去了诚信,让祥嘉红皮大蒜从过去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无人问津,惨痛的教训,让祥嘉人如梦初醒。他们深刻的意识到,消费者买的不仅仅是一瓣蒜,而买的是健康,买的是一颗不欺诈的心。

    韩冬侃侃而谈,让楚春燕听得如醉如痴。她喜欢这小伙子的即兴演讲,话语中透着诚恳和真挚的情感。

    "韩冬主任,晚上不如我俩找个地方做一做,具体的谈谈大蒜的事?"

    楚春燕太欣赏这个小伙子了,这份执着,这份拼劲,这份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让她产生想请他吃顿饭的想法。

    人生就是这样的充满着变幻,有许多未知的因素藏在里面。身们再高,再有钱,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喜怒哀乐,也有自己分辨是非的标准。他们也有自己的朋友,并非个个都是深不可测。若脱离群众,又岂能走得更远更长呢?

    楚春燕就是这样的人。爷爷总是告诫她,群众才是衣食父母啊,鱼不能离开水啊。

    她的信息发出,韩冬一切工作生活情况却及时的反馈了过来。她当时就吃了一惊,一个本该是优秀的外科大夫,却操起改善民生的手术刀,这个小伙子还真有故事。

    她之所以邀请韩冬,无非是想听听最基层的声音,而且是原斗原味的那种,不加任何的胡拉粉的。爷爷一贯最爱听的就是这个。今天恰逢这小子送上门,岂能放过呢。

    韩冬并没有能想到楚春燕还能给自己共进晚餐的机会,他立刻邀请楚春燕到了超市附近的西餐厅。

    两人找了包间坐了进去,楚春燕的司机就站在她的身旁,不远不离。任凭怎么相让,那司机是不敢做的。

    "韩冬主任,我听说这红皮大蒜属于祥嘉县马背乡的基础产业,和县社一点关系也没有,你这样如此卖力,成功了,别人会认为你沽名钓誉,失败了,有人会认为你能力有限。这两头都不讨好啊。再说,偌大的京城你又识几人啊?有多大的把握啊?"

    楚春燕针针见血,韩冬还真忽略了这些问题。

    "楚总,您不提醒我,我还真没有想到这些问题。我当时就想着,红皮大蒜要立马销出去,别烂在了地里。它不仅仅是烂了一地的蒜,而是伤的老百姓的一颗心。民心没了,还要我们基层干部干嘛呢。京城偌大,总有识货人。楚总,你就是我的福星啊。"

    韩冬向楚春燕微微的笑着,并把红皮大蒜质量检验报告递给了她。口说无凭,科学说了算。

    楚春燕仔细地看了看报告,发现祥嘉红皮大蒜的确稀有元素含量超高,超过其它红皮蒜好几倍呢。

    她并没有多少的欣喜,实物与检验报告之间也许会有巨大的差距呢。从上次那档子事情之后,各大超市对祥嘉红皮大蒜是穷追猛打,谈及色变。真要购进祥嘉蒜,还真得好好的一番筹划。

    二人又聊到了韩冬的种种的过去,比如修路的艰辛岁月,采石场的重重磨砺,计生办强jiān案的处理经过,乡镇供销社的农资连锁后的重获新生等等。

    楚春燕听得时而震惊,时而沉默,时而惊喜,小小的基层生活别有洞天。没有深入,是很难体会它的奥秒,它的艰辛,它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