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13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狭路相逢勇者胜,正值巅峰的吕布领着几千精兵遇见韩暹的数百残兵,结局可想而知。

    自知不敌的韩暹刚想投降,可早已建功的吕布又怎么看的上他们这点残兵败将?

    之前的战斗都是高顺等手下将领上阵立功,此次,终于技痒难耐的吕布亲自上场,只随意一戟便轻松削下了韩暹的人头。

    其余白波部众惊恐之下也再难抵抗五原兵马的冲击,纷纷四散而逃。

    当吕布带着人马继续前行后不久,便碰见了率先赶到的徐晃、太史慈等人。

    双方人马确认一番身份过后互通情报,才知道,原来盘踞河东多年的白波贼军,居然已经被自己等人剿灭了。

    双方一边忙着派人联系黄忠并安排人手前去接收谷中剩余粮草物资,一边忙着给朝廷报捷……

    最终,在何进的全力斡旋下,两位主将各升半级,黄忠任中坚将军,吕布为建威将军,其余众人,各升一级。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俘虏,老弱统一安置在河东郡,协助当地官员屯田,有功者,可入民籍。其余轻壮则被分别补充进各军当中。

    而这次唯一降将,也就是杨奉,何进一番斟酌,最终在郭嘉等人的建议下,封了个怀义校尉,划出两千降兵给他,调往洛阳,并入北军听用。

    封官入洛是为了树立榜样,毕竟在帝都为官,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

    至于入北军,则是有意让张辽管理、监控这支兵马,有北军精锐在,晾杨奉也翻不起风浪…

    大汉总体靖平,均田制不但有效开拓了耕地,还安置了更多的劳动力。

    百姓有事可做,有饭可吃,治安也自然而然得到提升,匪患、贼患也逐渐减少。

    大汉各州黎庶无不庆贺这难得的“和平盛况”。

    可有人欢喜就有人愁,由于何进的势力与声望越来越大,投靠、依附甚至是借着他名号行事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大汉各地都不乏想要讨好这位顶级权贵之人,甚至连何进自己也无法阻止这种现象的愈演愈烈。

    由于均田制是何进推出的政令,所以地方的考核难免会加入该政策的推行成果,很多人因此吃到红利。

    终于,地方上有人憋出了大招。

    大力搜查流民、逃民,不少地方官开始加大力度统计、查找辖区内户籍、逃民。

    只因为更多的人口不但能促进地方发展,也能开拓出更多良田,丰富府库的同时,还能为这些官员带来政绩。

    这样的“卷”原本不是坏事,甚至能让地方受益,可它却极大地触动了地主豪族与世家们的利益。

    还是那句话,人口对任何一个封建王朝而言都是最重要的资源,对这些大世家、地主们也是一样。

    借着大汉近百年来的衰弱、战乱,几乎每家每户都藏匿了不少逃民。

    他们为世家、地主们耕种,为奴为婢被榨干每一丝价值,所能获取的报酬却少得可怜。

    而这些人由于没有了户籍身份,根本不可能反抗自己的家主,甚至生死也不过是主人家的一句话而已。

    地方官员虽多数都知道如此现象,却基本无人敢过问。

    因为大汉已经衰弱,天子高居洛阳,所见所听也不过是手底下大臣们口中所述而已。

    但世家、豪族们却是地方上真正的“皇帝”,他们掌握着大量资源,还往往彼此勾联,甚至很多世家中都有人在朝为官。

    所以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仕途计,自然不敢插手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