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2章 夜晚留宿

    咱都不想走了!

    冯三喜带着四个侍从,有人拎着两个盖棉布的大篮子,有人拎着盖盖儿木桶。

    不知道外面藏着多少人,多备些总是好的。

    六人走出庄外,王德这时候也不藏什么了,庄上的东西比宫里头的厉害,人家都不防备咱,咱干啥防备人家!

    陛下都认义妹了!

    王德把藏着的人叫出来,一共三十二人。

    领命的右千牛正打算骑马回宫,被冯三喜硬是塞了三个大肉包两个素包子和一壶豆浆。

    “鸡肉包子,庄上包的多,不吃可惜了。”

    “多谢。”右千牛心里热乎,抱拳。

    冯三喜说完,又对剩下的侍卫道:“包子多,庄上吃不完,诸位仁兄先吃肉的,热乎,素的留下来半夜饿了烤着吃。汤是一甜一咸,庄上多着呢,喝完了派人去庄上取就是了。”

    庄上的包子半夜也得凉,谁吃谁自己热。

    剩下当值的三十一人高兴,本以为今晚得啃干饼呢,结果有大肉包子,还有热汤喝!

    庄上提供碗和筷,总不能给人吃的不给碗筷,埋汰人呢?

    “是羊汤!还有羊肉和羊杂呢,配着粉条和海带。”一侍卫捞碗里的东西,又夹着一条千张:“这是啥,我咋没见过呢?”(昆布和海带不一样,海带这会儿还没,但是现在大多数人把昆布当成海带的一种,所以统称海带)

    “那叫千张。”晓杨看了一眼,说道:“那是我们庄主发明的!”(唐代有千张的记载,叫腐皮,但是与现在的有厚度的千张不太一样,而且唐朝时流传并不广)

    “小兄弟,千张好吃啊,六味斋卖不?”大家伙都知道六味斋是女庄开的。

    “卖,千张不好存放,庄上做的少,西市刚开门就卖完了。”

    “回头咱也要买来尝尝。”

    王德和冯三喜几人放下吃食,便回了庄子。

    等会儿一众人吃完,把东西放庄口就行,庄上有人过来收。

    那边李茵带着李世民去净手,她给李世民拿了一块新的桂花味香皂,新的手巾,还有甘油。

    “义妹,这个叫什么?闻着好闻,洗手干净,能洗脸吗?还有这个抹手的,能抹脸吗?”李世民学着庄上人的样子,先用水打湿手,再擦香皂,来回搓气泡,然后再冲水,用手巾擦干净,最后抹甘油。

    讲究啊!比他在宫里头都讲究。

    “这个叫香皂,能洗脸,不过这东西用处要更大一些。”李茵擦完手,涂甘油:“若是有人受伤了,手边没有酒精,便可先用肥皂水冲洗,肥皂水还能杀菌,催吐,消肿,止痒……肥皂没有香皂这种香味,要更大一些,味道偏腥,庄上用来洗衣服。”

    李茵给李世民拿了块肥皂:“两者的用处和效果其实都一样。甘油是用来擦手的,也能擦脸,主要防止皮肤龟裂,冻伤。”

    二人边走边聊,坐在饭桌边,这次坐的是四人小桌子。

    吃的也是包子,喝羊汤。

    “义妹,教大人识字是否困难?”李世民又有了想法,若是大唐人人都能识字读书,谁还稀罕什么门阀世家。

    “难也不难,要看用什么方法。”现在官话是秦汉时达官贵族流行的雅音,唐朝的雅音保留了一些客家和潮州方言,又融合了洛阳那边的切音。

    后面每个朝代又都在变,好听是好听,可乱的很,乱了,就不便于统一。

    方言怎么变无所谓,可官方话怎么能一直变呢?

    大家还没学会呢,就又要变,那干脆不学了,你们派官过来,派个不懂方言的,俺们想听就听,不想听就说听不懂。

    这会儿夸人说‘骚’,等过几百年宋朝夸人说‘中’,都是官腔呢!(不要纠结古时候的称呼,那会儿皇帝口语其实不怎么称朕,朕是书面语,我,吾,孤,俺,咱,啥都有。所以对物品的称呼也不必纠结,比如昆布和海带,后文直接使用说着顺口的,就不解释了)

    李世民好奇了,迫不及待想去看看所谓夜校。

    庄上夜校从戌时,也就是晚七点开始,一直上到亥时三刻,九点四十五,中间会有一刻钟的休息时间。

    好学的回去还要巩固一下,才会睡去。

    次日先生要考较昨日所学,每月测试,学好了能担任更重要的职位,大人压力也大着呢!

    李世民突然觉得生活在女庄的大人也不是那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