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4章 销售黄金期

    齐文送走顾雪飞,连忙回到店里,着急的问道“刚才卖了多少钱的货?老妈。”

    “你这孩子,急三火四的,我算算的。”宋春芳嗔怪的说了齐文一句。

    宋春芳业务很熟练,不一会儿就算了出来,她有些兴奋的低声说道:“1800。”

    “啊,就这一会儿啊,就卖这老些。”齐文还有些将信将疑。

    “可不,咱那服装店现在一天也就卖个几百块钱,这十来分钟就卖这么多。”宋春芳喜笑颜开的说道。

    别看这一天卖了1800,但是刨去收购成本和返点,只能剩下600左右的净利。

    而且齐文心里清楚,这生意是有时间限制的,也就能从六月份做到十月底,旺季就五个月的时间,冬天,长白山就封山了。

    但是也不错了,刚开业就有如此销量。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商行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多元化、精品化才是今后的发展目标。

    晚上齐卫东回来,也对商行的生意很满意,这一段时间,他又是装修又是收货的,累的不轻,这下付出总算是有了收获。

    听到宋春芳说下午来人有点忙不过来,齐卫东也表示,以后下午他早点回来,帮着忙活忙活。

    第二天,顾雪飞的旅游大客没来,但是她的好姐妹带团来了。

    带队的导游姑娘跟顾雪飞差不多大,长得小巧玲珑的,一笑俩酒窝。

    她悄悄对宋春芳说:是雪飞姐介绍她来这的,她一星期也能带二、三个团,到时候都停这。

    宋春芳连忙拿出准备好的小礼品,偷偷塞给了小姑娘,小姑娘也没推辞,笑着收下了。

    这个团和上一个团的情况差不多,也是到下午返程的时候,迎来了一波购物高潮。卖了将近1500多块钱的货。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顾雪飞和她的好姐妹交替着带团到齐文的参茸行前停靠,每次都或多或少的有人购物。

    宋春芳按照齐文的嘱咐,分别给她俩都建了个账本,等最后算返点的时候用。

    意外的是,还有两个旅行社的导游也发现了这个停靠点,主动带着车到这停靠。

    齐文听说了以后,发现了这里的商机,连忙让齐卫东做了个“长白山旅游停靠点”的立式大牌子,树在了店门口的道边,借机吸引更多的旅游大客过来。

    “十一”黄金周期间,长白山旅游迎来了最后的一波高峰期。

    齐文家的参茸行生意也随之火爆了起来。

    齐文之前做的“长白山旅游停靠点”的牌子发挥了很大作用,路过的旅游大客和导游每天都能看到这个牌子,时间长了产生了好奇心,都停过来看看咋回事。

    这一看才知道,这个停靠点既干净卫生,服务还好,参茸行里的山货啥的也是物美价廉。

    参茸行很快就在在游客和导游间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齐文按照顾雪飞的提议,跟大部分导游谈妥了百分之十的购物提成,而且是当场结算,这也导致了大量的旅游大客选择了到齐文家的参茸行门前停靠。

    上午还好,大家发车时间上基本都错开了,依次停靠就行。

    下午返程的时候,商行门前如车水马龙一般,旅游大客络绎不绝的一辆接着一辆,有时候没地方停车,都停到了门前的马路上。

    齐卫东从九月中旬开始,就开始忙活着今年收蛤蟆的生意了,抽不出来时间来这边帮忙。

    正好齐文十一放假,也能在店里帮着卖卖货啥的。

    但是游客太多了,人手还是不够,没办法,齐卫东只好把鹿场的刘子平调过来帮忙,没想到,他对鹿产品的讲解更专业,说服力更强,成功带动了鹿产品的大卖,就连泡的鹿鞭酒,都卖空了。

    过了“十一”,长白山天气冷了下来,游客也逐渐减少。

    到了十月中旬,长白山就开始下雪了,基本就没人来了,参茸行的生意也转入了淡季。

    宋春芳最后拢了拢账,刨去成本和导游的返点,参茸行开业到现在一个月多点的时间里,总共赚了块钱。

    按照齐文的提议,顾雪飞和她的好姐妹这边,在之前返点的基础上,又一人多给她们1000块的红包。

    要不是她俩的带动,参茸行的生意也不能这么火。刘子平和王丹丹那边,虽然是过来帮忙,但是也一人给了500块钱的奖金。

    长白山参茸行的第一个销售黄金期,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