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5章 小年轻的新体系

    这小伙子想得还挺周全,对晓娥是真好,不管方向对不对吧,心意是真有。

    娄父娄母对视一眼,娄母斩钉截铁的说:“半年,不能再多了。”

    高振东也没啥意见,啰里啰唆不是他的风格:“行,那就半年。”

    又在娄家呆了一段时间,高振东告辞回家,娄晓娥送他出门,两人相视而笑,娄晓娥脸红红的,不过在大街上,没好意思有别的动作。

    告别娄晓娥,高振东呼啦啦骑车回家,关门闭户,洗手抽奖。

    是的,他特意把抽奖给放到好事儿之后,看看能不能玄学一把。

    还是那么朴实无华,一叠纸质材料静静的躺在存储库中,高振东看了看,有点儿不好评价这一次的收获了。

    这东西你要说好不好,那是真好,你要说有用吧,那是暂时真没大用,能用上一点,不过成体系的用又暂时用不上,环境还没到那程度。

    ——《数据结构》,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高振东学过,考得还不错,不过一整本成体系的,他可背不下来。

    59年这个时候,计算机的应用方向和数值计算结合极为紧密,说穿了就是那点儿算力,计算机那价格,能应付纯的数值计算都很捉襟见肘了,没空干别的,没钱干别的。

    这就导致数据结构这东西,在计算机应用上尚不具备明确的意义,因为现在数据的结构,不是提前规划考虑的东西,而是和具体的应用程序死死的绑在一起,甚至都没有数据结构这个概念,数据结构的真正发展,大概在十年后才开始。

    不过有了自己这只蝴蝶,没准儿能早一点推动?总体来说高振东还是满意的,别管能不能用,你就说好不好吧。

    -----------------

    周一下午,十七机部大礼堂,科研工作管理研讨会正在召开,会场气氛很热烈,这个时代的会议,在具体事务上畅所欲言的风格要浓一些,厂里开会,老工人是真敢指着领导鼻子骂娘的。

    会议由上次见到的领导主持,见到陈总工和高振东,还很高兴的和他们打了一個招呼。

    高振东和老陈上午就来了,已经听了兄弟单位的多场报告,收获很大。

    不要小瞧这时候的人,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成理论的、系统的管理体系,可是很多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实用性非常强,针对具体的某一事务,效果很好,土办法解决大问题的手法在这个时代屡见不鲜。

    这一听就听到了下午,下一个做报告的,就是三轧厂。

    本来高振东是把材料交给老陈,准备由老陈去做这个报告,以他的年纪,做这个报告的效果没有老陈做来得好。

    老陈一开始也准备自己先上,最后再推一下高振东,免得高振东成了显眼包,有时候这不是好事情。

    可是一翻材料,自己能看懂,能照本宣科,可是经不起和同志们一起讨论,研讨研讨,可不是念一遍就完事儿的,临时再叫高振东救场?老陈丢不起那脸。

    把材料扔回高振东手里:“你自己上,你这玩意,我怕别人太热情我受不了。”

    于是,最终还是高振东自己上了。

    会场女播音员开始播报:“下面,由京城第三轧钢厂的高振东工程师做报告,报告名为《关于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一点思考》。”

    参会人员照例鼓掌,高振东拿起材料和一叠幻灯片起身,向报告席走去。

    路过主席台领导身边的时候,领导一边鼓掌,一边向他投来鼓励的目光。

    当年轻的高振东站到了报告席上的时候,会场上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汇集成一片“嗡嗡”的声音。

    “这么年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