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四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效仿大秦、蜀汉的战略思路吗、好主意啊!但是我有一个疑问,要实现这个战略的核心关键点是川渝。

    秦汉、三国时期入蜀我记得奇险无比,很多都是在山崖上打洞铺设的栈道,我们接近二十吨的装甲车应该很难通过,没有装甲车辅助蜀地险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啊。”

    李若谷作为三国迷当然鼎力支持杨帆的决定,但是蜀道多难走他熟读《三国演义》也算有些了解。

    “李哥考虑的有理,但其实关中入蜀的蜀道可以分为关中进汉中的北蜀道、汉中入川渝的南蜀道两部分。

    南蜀道只有3条,包括途径剑门关的金牛道、翻越大巴山系米仓山复杂喀斯特地貌的米仓道、从重庆涪陵往汉中、关中给杨贵妃运荔枝的荔枝道。

    北蜀道有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4条。

    这7条蜀道自商周到宋都关系着整个汉家江山的命运兴衰,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蜀道史就是半部中国古代史。

    商周之交,武王伐纣,古蜀人、古巴人是周武王阵营中战力强悍的坚定盟友,在当时,巴蜀援军想要到达关中助周伐纣必须借道褒国(褒姒故国)并通过以其国家命名的蜀道——褒斜道。

    为稳定盟友,巩固后方,周公旦在褒国旱山(今汉山)举行大型祭祀仪式,《诗经》开篇第一首诗《大雅.旱麓》正是记录了周公旦在这里祭祀的情景。

    春秋战国之时,传说中秦国欺诈蜀王,蜀王为奇牛所惑,劈山破石,通川、汉天堑,建金牛道,欲迎秦美女运石牛,不料秦国凭此道挥师屠灭了历经数千年的古蜀国。

    自此,秦国北有上郡要地,南有巴蜀粮仓,东凭黄河函谷,时称为“天府雄国”,拥有了笑傲诸国坐拥天下的雄厚实力。而实际上,这条道是秦惠文王派司马错、都尉墨开凿的伐蜀之道。

    秦二世而亡,楚汉争霸,鸿门宴后刘邦侥幸逃生被封为汉中王仓皇南下,南下南郑时,张良为了打消楚王顾虑、赢得发展时间建议刘邦焚烧了故道连云栈道段。

    而后野史有传言韩信入南郑投奔汉中王刘邦找不到路,有当地放羊老人将其带入废弃古道还宣称天下只有自己知道这条古路怎么走,韩信通过古道到达南郑为了保密立即杀死了引路老人。

    此传言是否属实无法证实,但是实际历史中,韩信在南郑被拜为汉军大将军后,确是为锁死在汉中盆地的刘邦找到一条脱困之路。

    刘邦知道后大喜,一边迷惑敌人命樊哙修复子午道栈道一边派韩信自故道出兵暗度陈仓神兵天降突袭关中三王一举成功。

    三国时期李哥肯定熟悉。

    三国时曹操西征五斗米道政0教0合一的汉中王张鲁政权走的是陈仓道。

    诸葛亮北伐和刘邦的处境几乎相同却没有刘邦那么幸运找到新路,别的蜀道损毁,陈仓道被魏国重兵把守飞鸟难度,面对蜀道天险智妖也只能徒呼奈何。

    六出祁山就是绕路强攻难度较低的祁山道,而诸葛亮和魏延产生矛盾主要的军事战略分立之一就是在选择北伐蜀道时意见不同。

    唐代其乱安史,'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唐由盛转衰,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