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67、第六十七章

    原剧情里,赵以敬仗着萧氏的内疚和自责,一边肆无忌惮的往萧氏头上泼脏水,一边散布流言,最后逼的赵令武把萧氏关进了佛堂。

    这会儿孟则知二话不说就给赵以敬扣上了一顶不孝的帽子,要不是姗姗来迟的赵令武以雷霆手段压下了这件事情。但凡有半点消息传出去,隔天御史参奏的折子就能把赵以敬给埋了。

    托这件事情的福,之后的两年,赵以敬和邢小雅都没敢再在人前蹦跶刷存在感。

    转眼便是广德二十三年。

    一方面,半年前,因参与编纂《宋史》和《元史》有功,孟则知升官了,在广德帝的提拔下,从翰林院调入户部,任从四品江浙清吏司郎中。

    江浙清吏司掌核江西和浙江两省赋税钱粮,是个油水十足的位置。

    另一方面,本应在今年病重垂危的赵令武活的好好的,最近一次患病还是在年前,因为受了凉,咳了几天。

    用赵令武的原话来说,这都是萧氏每日烹煮的药膳的功劳。

    孟则知越发猜不透萧氏的想法。

    六月初五,广德帝五十大寿,于皇极殿宴请文武百官。

    与赵令武恰恰相反,剧情里原本身体硬朗可以活到六十岁的广德帝近几年来身体每况日下,隔三差五的就要病上一场,百官们心知肚明,广德帝只怕是撑不了几年了。

    也由此,朝堂上二皇子党和七皇子党之间的夺嫡斗争越发激烈。

    但这些都和孟则知无关,他所在的户部一直都牢牢的掌握在广德帝手中,二皇子和七皇子万万不敢虎口拔牙,也没那个闲工夫拉拢他这个从四品小官。

    孟则知也无需站队,因为他头上顶着六元及第的光环,只要不作死,无论下一任皇帝是谁,都会优待于他。

    “来,试试我给你做的这件新袍子。”

    萧氏从郑嬷嬷手里接过一件绯袍亲手给孟则知换上,袍服的胸前和后背缀着云雁补。

    孟则知低下头,由着萧氏帮他戴好乌纱帽。

    “真俊。”萧氏替他理好头发,嘴角噙着笑,看起来格外温和。

    今天的萧氏,身着一件大红色袖衫,佩蹙金绣云霞翟纹霞帔,头戴珍珠翡翠冠,看起来尤为端庄郑重。

    孟则知总觉得萧氏的神情之中带着一股难以捉摸的意味,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相比于这个,他更想知道,蛰伏了两年的萧氏会如何应对即将在广德帝寿宴上发生的事情。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就在今天中午,邢小雅会被曝出是已故孝恭钱皇后遗落在外的女儿,然后被大喜过望的广德帝封为宁国长公主。

    “夫人,公子爷,车马都已经准备好了,该出发了。”识琴走进来,提醒道。

    听见这话,不知道怎么的,一股伤感之意袭上心头,萧氏别开脸,不让孟则知看见自己眼眶里的泪光,她缓声说道:“那就走吧。”

    另一边,筑玉院。

    赵以敬也正在丫鬟的服侍下沐浴更衣。

    “嗯?”他摸了摸衣领,总觉得触感不如以往的舒适。

    像是猜到了赵以敬心中所想,那丫鬟躬身说道:“回世子的话,前段时间府里发下来的素缎都被世子夫人拿去裁制小公子的衣裳了,所以……您身上这件袍子用的是云缎。”

    赵以敬的好心情瞬间就没了。

    这要是在以前,府里但凡有了什么好东西肯定都是紧着他来。可自打两年前那件事情发生之后,萧氏对他的态度便大不如从前,免了他和邢小雅日常的请安不说,反而对孟则知掏心掏肺起来。凡是他有的,孟则知必然也有,而且只会比他多不会比他少,想想也知道,占的自然是他以前的份额。

    赵以敬原本也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萧氏疏远他更好,他也懒得和萧氏虚与委蛇。没了萧氏作怪,他和邢小雅的小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反正他有赵令武撑腰,孟则知动摇不了他在国公府里的地位。

    直到一年前,萧氏在孟则知的成人礼上放出话来,等她百年之后,身边所有的体己都留给孟则知。

    赵以敬当场就变了脸。

    为何?

    别看萧氏只是一介深闺妇人,可她的身家却同样不菲。

    萧家作为传承了两百年的耕读世家,底蕴非比寻常,萧父作为家中嫡次子,分得了萧家两成的家产,且多是一些孤本字画,这些东西在乱世不值钱,到了盛世,随便拿出来一件都是价值百金。

    而这倒还是其次,萧父可是最早投奔起义军的氏族,期间跟着□□皇帝南征北战、攻城陷地,所得战利品不在少数。只可惜萧父死的早,他要是能熬到大扬立国,一个伯爵的爵位肯定是跑不了的。

    萧父只有萧氏这一个女儿,他死后,这些家产自然也就都归了萧氏。

    赵以敬原本视这些为囊中之物,结果却被孟则知虎口夺食,他能不恨吗?

    正想着,邢小雅抱着一个盒子走过来。

    “以敬。”邢小雅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块羊脂白玉佩,她把玉佩拿出来,弯腰挂到赵以敬身上。

    赵以敬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他问:“这玉佩哪儿来的?”

    失去了豪商光环的邢小雅,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女人,唯有依附赵以敬,她才能在这深似海的国公府大院里生存下去。

    因为她出身太低,又毁了名节,刚嫁进国公府那会儿,就连赵以敬身边一个小小的丫鬟都能欺负了她去。

    她花了足足两年的时间,斗倒了赵以敬身边的四个通房大丫鬟,靠的就是一手笼络男人的本事。

    她搂着赵以敬,笑着说道:“这是我爹给我的,问他从哪儿得来的,他也不说,只说是补给我的嫁妆。我从看见它的第一眼,就觉得特别配你。我想着咱们成亲这么久,我一直都没送过你什么特别的礼物。正好,这个送你,就当做是我补给你的定情信物。”

    听见这话,赵以敬眼中闪过一抹动容,他亲了亲邢小雅的额头,左手放在邢小雅的肚子上,感受着上面的温度,神情微缓。

    时隔两年,邢小雅又有了身孕。托赵令武送来的那两个稳婆的福,邢小雅这一胎坐的极稳,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五个月大了。

    娇妻爱子在怀,赵以敬心中宽慰不少。

    按照寿宴的席位安排,一、二品大臣及王公勋贵席在皇极殿殿内,属国使臣在殿廊下,三品官员在丹陛甬路,四品及以下有职官员在丹墀(宫殿外台阶和台阶之间的缓冲平地)左右,内外命妇由皇后娘娘统一接待。

    因而一入宫,孟则知就和萧氏等人分开了。

    午时一到,宴会准时开始,中和韶乐奏响,在一众皇子的侍奉下,广德帝升上皇极殿宝座,内阁首辅率文武百官山呼万岁,为广德帝祝寿,而后文武百官献五十柄金丝编织的金如意,候补官员献万寿图屏……

    每过一道程序,在场的官员都要随着鸿胪寺卿的口令出来磕头、起、回座,如此反复了六七次,终于轮到广德帝亲自过目大臣们进贡的寿礼环节。

    百官们也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

    ……

    一名礼部郎中手持礼单,念道:“郑国公钱公乘敬献牙雕群仙祝寿龙船一艘。”

    而后便有两名内监抬着一艘龙船上殿。

    郑国公当即带着世子出班叩拜:“微臣恭祝万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只看那龙船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有龙凤旗、盖、伞,中层有福、禄、寿三星,下层有韩湘子、何仙姑等八仙,精巧不凡。

    “好好好。”广德帝心喜不已:“郑国公有心了,赏!”

    大太监陶安当即展开手中的圣旨,念道:“御赐郑国公玉如意一柄,金五十两……”

    这圣旨是早就写好的。

    “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完,郑国公躬身退下,却在路过赵令武和赵以敬的席位时,面色巨变。

    礼部郎中接着唱道:“齐国公敬献……”

    “郑国公?”

    “你这玉佩是从哪里来的?”

    一声暴喝,打断了礼部郎中的话,也将殿上所有官员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怎么回事?”广德帝问道。

    郑国公反应过来,语无伦次:“万岁,万岁……”

    说着,他跑到殿前,手中高举着从赵以敬身上抢来的玉佩,跪下来,颤抖着声音喊道:“您看、您看这是什么?”

    玉佩入眼的一瞬间,广德帝神情一滞,瞳孔慢慢缩紧,他踉跄着站起身,走下龙椅,走到郑国公身前,颤抖着手接过那块玉佩,哽咽着说道:“梓童,梓童……”

    下一刻,他回过神来,问道:“哪儿来的,这玉佩是从哪儿来的?”

    赵以敬当即出班跪下:“回万岁的话,这块玉佩原是我岳父送给我妻子的嫁妆,后来我妻子将它转送给了我。”

    “你岳父现在可在京城。”广德帝勉强维持着镇定,心中说不出来的激动。

    “回陛下的话,正在京城。”

    年前的时候,邢小雅就把她的家人都接到了京城。

    赵以敬心跳如雷,心里隐约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陶安,陶安——”广德帝大声喊道。

    “遵旨。”不用广德帝吩咐,陶安也知道该怎么做。

    交泰殿里,皇后正在接受一众命妇参拜,忽而一名内监脚步匆匆走了进来:“启禀皇后娘娘,万岁召见宋国公世子夫人。”

    大庭广众之下,皇后也不好多问,只是点了点头,问道:“宋国公世子夫人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