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八章 ‘理智’与‘英雄’

      
<p>52330号山峰,三架**旋翼机缓缓降落,一百多名中俄两军士兵立刻开始在周围建造起简易的防御工事,三架旋翼机上,十几名士兵拿着一些探照灯不断的照射着周围。</p>
<p>一架旋翼机上,威姆斯面容有些憔悴的看着周围那些士兵们的动作,在他身旁,两名助手正紧张的检查着一些刚得出的数据。</p>
<p>十分钟前,机队接到最新命令,机队需要在这座山峰等待半个小时,半小时后支援的机队才会到达;而在这之前,他们只能够获得为数不多的空中支援。</p>
<p>他们已经知道了战局的变化,也知道机队航线南方的几支俄军部队全部遭到了最为猛烈的进攻而岌岌可危,在聚集区内虫群这发狂一般的攻势下,威姆斯和一些研究人员却对这个白垩文明产生了一些别的猜测。</p>
<p>现有情报资料中他们并没有空中作战能力,也不可能知道人类的飞机哪一架比较重要,但白垩文明的攻势却还是在自己所在的机队开始南撤之后变得猛烈,这足以证明白垩文明现在至少知道这种型号的飞机、或者人类的空中力量很有价值的情报。</p>
<p>同时,由于每一只白垩虫的情报都可以被一号或者白垩文明其余任何一只白垩虫所知道,所以只要是在沦陷区内,机队无论躲在哪个地方都有被发现的可能。</p>
<p>想到这里,机舱外的一些叫喊声突然间传入了威姆斯的耳中,威姆斯有些无奈的笑了笑,不用出去看他也可以猜得到,周围已经有虫群发现了他们,恐怕现在一号已经开始指挥周围的虫群对他们展开进攻。</p>
<p>“它们的战争能力很明显超过了人类,对于国际研究所的覆灭,我不再有心结。”威姆斯看着身旁一名助理说着。</p>
<p>旋翼机外,四发照明弹被快速朝着周围四个方向打出,借助照明弹的灯光,几名军官的视线内,远处丛林里那最少上千只白垩虫让他们心里感到了一丝凉意。</p>
<p>数公里外的一片丛林中,一架小型无人机释放出了一枚照明弹,下方的丛林里,成百上千只快速朝着山峰冲去的白垩虫顿时被无人机搭载的摄像头拍摄了下来。</p>
<p>旋翼机旁,一名中方少校军官将一个一枚**绑在了通讯器上,将通讯器扔向了山峰下后看向了身旁的三名俄军军官:“战机十分钟后到达,运输机半个小时后到达,接下来看我们自己能活到什么时候。”</p>
<p>“轰~”一枚**快速朝着山峰脚下打去,在爆炸掀翻了三只白垩虫的同时,闪光也让其余士兵看到了虫群冲锋的队列,战斗在所有人都感到绝望的情况下打响。</p>
<p>山峰周围,最少两千只白垩虫以集群的方式同时朝着山峰冲锋,在周围的丛林里,不断的有从其余地方支援而来的虫群在集结;山峰上,**和**勉强在距离士兵们三百多米的地方挡住了虫群。</p>
<p>旋翼机旁,中方少校一边拿着一枚**一边对着后方做着手势,三架旋翼机的螺旋桨开始加速转动,然而也就在这时,山峰脚下,已经集结好的第二波虫群仿佛知道三架旋翼机要起飞一样朝着山峰冲来。</p>
<p>一处掩体后,一名俄军士兵刚打完了**发射器内的**躲在掩体后,但在他刚准备重新装弹时,掩体一侧,一只体型巨大的雌性白垩虫的身影进入了他的视线。</p>
<p>士兵迅速拔出了军刺朝着白垩虫的头部刺去,在将军刺扎入白垩虫头部时,士兵也感觉到了自己下肢传来的一阵疼痛感。</p>
<p>来没来得及看自己的腿究竟受了什么伤,一旁另一只白垩虫的前肢就在士兵的眼中迅速放大,随后快速的将士兵的头砍了下来;旋翼机旁,另一名俄军士兵迅速按下了发射按钮,一枚反坦克**带着巨大的尾焰朝着这里冲来。</p>
<p>巨大的爆炸顿时掀翻了十几只聚集在一起的白垩虫,然而在下方,数量更多的白垩虫已经踩着同类的尸体一窝蜂的冲了上来,在数千只白垩虫的集群冲锋下,这些士兵的火力仅仅只守住了阵地一分钟。</p>
<p>一架旋翼机机舱里,威姆斯拿出了一枚**在手上静静的等待着,机舱外,十几名士兵虽然不断的拿着**发射器或者步枪反抗却还是接连倒下,当旋翼机传来一阵抖动、外面传来两声巨大的爆炸时,威姆斯知道,这架旋翼机已经有发动机被摧毁爆炸了。</p>
<p>‘如果能再见一次一号就好了。’</p>
<p>回想了一下第一次看到一号苏醒过来时的画面,威姆斯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p>
<p>——</p>
<p>齐齐哈尔市境内某条高速公路上,迎着东方天边出现的一丝鱼肚白,一支车队内的一辆越野车的后座上,普韦夫沉默着靠在座位上闭上了眼睛,身旁,列夫辛德中将正静静看着一段卫星视频的回放。</p>
<p>看到虫群彻底占领山峰后出现的那三团巨大的火光,列夫辛德看了一眼普韦夫,暂停了视频,将平板电脑放到了前座副驾驶座椅靠背上的储物袋中。</p>
<p>“在他们降落前的二十分钟、那三支有航空燃油的部队被消灭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们回不回来。但我仍旧给他们下了一条命令,让他们牺牲时带着浓烈的战意。”</p>
<p>列夫辛德平静的说着,仿佛在说着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然而之前欺骗机队可以等到救援的那道假命令就是他自己下达的,即便机队成员只抵抗了不到三分钟。</p>
<p>“你知道吗?其实我和你的老师是朋友。”列夫辛德的话让普韦夫睁开眼看向了他。</p>
<p>“分隔战线制定之前,我和图卡尔都单独找过你的老师,我们都希望他能把一些试验放到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内,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资分配,有利于我们在作战时的决策。你的老师面对我和图卡尔给出了一个让我们无法反驳的回答:选择哪一个区域要普韦夫来中国和夏钊商量决定,主要看中国方面。你的老师很聪明,我相信他知道该怎么选择一个有责任和担当的学生来做他的接班人,这个接班人一定知道大局。”</p>
<p>普韦夫有些惨淡的笑了笑,把头靠到了窗边;图卡尔中将在战场局势已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率领剩下的部队发动的斯拉夫战役并没有取得多大成果,仅仅只在战场上坚持了一天一夜后就面临全军覆没。</p>
<p>中西伯利亚聚集区的战斗从图拉市失去联系时就以告终,第11师部队在巷战中被消灭,在指挥部面临进攻时,图卡尔引爆了事先埋藏在城市内的大量**,整座城市在一片剧烈的爆炸声中变成了废墟;战斗结果是人类撤走14万民众和5万军队、白垩文明覆灭剩余的三十多万俄军部队,半个小时前,中国北方边境也第一次遭遇了虫群的有组织进攻。</p>
<p>就连中俄两国军队着重保护、甚至专门派了一支机队护送的威姆斯科学团队、也在一连串的战斗中被白垩文明逼迫走到了绝境,在一座只有编号的山峰上被周围的虫群彻底消灭。</p>
<p>普韦夫心里不仅有着对老师死去的悲哀之情,也有着对整个人类社会未来的担忧。</p>
<p>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十天内,人类就在正面战场上死亡了近一亿人;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军队和政府在被消灭后当地国的民众由于失去了撤退的希望、变成了其余国家统计本上的‘失踪人口’,即便在战前近一年的动荡期间内许多欧洲人去往美国让欧洲人口锐减到三亿多,但战争正式爆发后到现在欧洲的失踪人口依旧超过了两亿。</p>
<p>在普韦夫看来,这种‘失踪人口’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催眠;而更让他感到担忧的是,最近这一个月以来,是因为中西伯利亚聚集区的存在让‘一号’重点打击、白垩文明才没有对全球其余地方发动大规模进攻,现在中西伯利亚聚集区的战役结束,白垩文明接下来的攻击重点又会是哪里?</p>
<p>欧洲剩余的人口已经龟缩在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伏尔加格勒以南一带,如果白垩文明将这三个地方覆灭,整个欧洲文明将自此从地球上除名;特别是伏尔加格勒以南到土耳其、伊朗一带最让普韦夫担忧,那里是俄国主体、普韦夫所属的俄罗斯联邦现在所在的地方。</p>
<p>以前欧洲国家接受难民的时候或许没人会想到,今天整个欧洲只有这些‘难民’存活了下来,其余的全都沦为失踪人口。</p>
<p>烦乱的心绪让普韦夫情绪有些躁动,在将注意力看向车外后,透过车窗,远处平原上的一个油井映入了他的眼帘,但在仔细看了看之后,他发现远处还有另一个建筑。</p>
<p>几分钟后,随着车队进入大庆市内,远处的一个亮点出现在了普韦夫眼中,但在他仔细看去后才发现那不是某个光源,而是一座长宽大约有一百米高度接近五十米的正方体建筑物;建筑物外表面上有一层看上去类似钛合金的金属,较为平滑的表面把东方天空中的一些光线反射出来才让普韦夫把它错看成了亮点,建筑物周围数百米的范围内还有着铁丝网和防爆墙组成的警戒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