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03.晕厥、窒息的应对方法【急性创伤应对方法2】

    这天,又到了我值大夜班的时间,晚上11点交班,我10点40多从宿舍出发,宿舍和医院就隔一个马路,踏着夜色和昏黄的路灯光,我独自赶到病房,更衣室里换好衣服。

    “怎么一个人都没有?”护士站、值班室一个老师和同学都没有,“她们都去哪儿了?”我不禁纳闷。

    算了,找不到人,我就先兜一圈病房吧,窗外已是静谧的夜,屋里病人皆已入睡,我本以为今夜会是一个平安夜,没曾想到刚走到6号病房门口,便看到不安宁的场景:

    靠里面床位的21床男病人,他面目狰狞、角弓反张、张牙舞爪、全身痉挛、四肢扭曲而死,两位老师都惊呆了,因为她们发现的时候,21床已经死了,而且尸体都已经凉了、也僵硬了。

    病房入夜,很多病人都喜欢拉上床帏睡觉,我们夜里是两个小时兜一次病房,因为兜病房的时候,会把那些睡眠比较浅的病人弄醒,所以那些睡眠浅的病人就很厌恶我们夜里去病房查看。

    而21床隔壁的20床的大爷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头子,所以6号房间老师们兜病房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在门口望一眼,就走了,不然20床大爷察觉到了,那就整个病房都睡不了了。

    21床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叔,此次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才入院调养治疗,谁没有想到他会夜里在病房猝死,因为他除了腰椎间盘突出,还有点中年肥胖,身上没有其他毛病。

    两位老师的脸都被惊得煞白,这要是报上去,病人院内猝死,科室领导怕是要批死她们吧,果不其然,这件事情上报之后,科室领导挨了院领导的轮番批评教育,回科室之后恶抓我们的急救措施。

    “以后晚上睡觉,谁都不许拉帘子!”领导黑着脸,语气很是严肃,“这就是医院规定!不允许晚上拉着帘子睡觉,我们夜里必须两小时巡视一次病房!”

    领导讽刺地笑着对我们说道:“昨天晚上,你们出事情了,第一反应是给我打电话,我即使赶过来了,那也是半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

    “在医院里面发生病人猝死,病人都死了你们才发现,别说病人家属有意见,换做是我,我也有意见,你看看那个死相,多么狰狞?!!病人整个身体都是痉挛扭曲的,他的死相太可怕,太暴露了,你们做什么抢救措施了?”医院里面挨批,我都已经习惯了。

    “这么狰狞的死相,就已经暴露了你们没有做任何急救反应措施,还在医院工作?说出去都让人笑话。”后面省去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思想教育……

    然后每天早交班的抽查内容就是,各种抢救演绎和急救药品的提问,CPR做了一个星期,都快做吐了。

    如果在医院内发生了病人猝倒,白天的话,猝倒在大厅或者其他公共场所,三级甲等医院基本上都有急救小组,会在5分钟之内带着急救药物和仪器赶到病人身边,这个你们就放心好了,急救小组的速度都是演练过很多遍的,每一遍都掐表。

    但如果病人猝倒发生在病房,那就是该科室的事情了,第一反应人就是科室里面的医生和护士,谁也没有想到今年院里第一场病人猝死发生在骨伤科,因为骨伤病人实在离猝死有点远,像心血管内科这样的科室才是猝死的高危科室,越是离猝死遥远的科室,医护人员对猝死的警惕性越低,反应速度越慢。

    我们先来说说如果在病房里病人发生猝死,医护人员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英文简称:CPR),具体步骤参照《心肺复苏》那一章节的内容,唯一要注意一点的是,做胸外按压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患者是躺在在坚实平坦的地方,最好就是直接将患者从床上搬到地上进行胸外按压,因为基本上,不管是家里的床还是医院的病床,都是软床,这年头谁还睡硬板床?

    如果胸外按压在软床上进行,那么不管你用多大的劲儿,病人也只是随着你的按压在床上上下浮动而已,并没有达到胸廓挤压心脏的效果,迈克尔·杰克逊当时在床上睡觉,发生心搏骤停的时候,他的家庭医生没有立即把他拖到地上进行心肺复苏,而是直接在床上进行胸外按压,所以他的胸外按压是完全无效的。

    如果说患者体重过重,搬不动,医院里面有专门用来心肺复苏的复苏板,复苏板的大小跟后背大小差不多,硬度跟门板差不多,大多数都是塑料制品,比较轻,方便携带,所以在病房里面,除非病人直接躺在地上,不然做心肺复苏第一个步骤就是在患者身下垫上心肺复苏板,否则后面忙什么都是空。

    那么在户外突然看到有人猝倒或者晕厥,我们该怎么办?

    我说个实在的,这年头,轻易救人都可能有风险,我们在施善心的前提保证是我们自己的安危,前几天高铁上医生救人被索要行医资格证的事件,真是令人太寒心了,我救你乃是我的慈悲,可你却对我处处提防和戒备。别说那位老师有行医资格证,即使没有但是会救人就不可救人了吗?那我们发生猝倒、晕厥,除了等死就没什么办法了吗?那我就建议大家回去把自家的房子都卖了,大家都搬到医院住吧,也别出远门坐高铁了。

    仿佛善良和纯真的品行放在这个社会都变得荒唐、可笑,究竟是大家都变坏了,还是白衣天使太好了?

    当然上面的可能是个别现象,我上次坐火车去重庆的时候,列车也发生了旅客紧急情况,我跟老邹去重庆穷游,舍不得坐高铁,我俩就买的绿皮火车票,而且还是硬座,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大概坐到十五个小时的时候,我们已经精疲力尽了,列车突然广播找医生,三号车厢有旅客发生意外,广播了好几遍,我心想,那这辆车上可能就没有医生护士了,不然不至于播报这么多遍。

    我叫醒坐着睡着的老邹,“去不去?”老邹一脸睡意朦胧:“嗯?”“到站了?”我解释,“你听……”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你们好,现在列车三号车厢突发旅客紧急情况,需要医生护士的帮忙,请问列上有医务人员吗?麻烦听到广播后,速至三号车厢,谢谢。”

    老邹看了我两眼,“走吧。”我起身,那段时间正好结束急诊实习,大抢救见得太多了,老邹默不吭声地跟着我急匆匆地往前面三号车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