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四章髀肉重生(5)

    文侯仍是笑容满面地道:“帝国《刑律》有云,罪无不赦,人无必杀。又云,无真凭实据者,以无罪论。不知殿下告楚将军谋刺之罪,可有人证物证?”

    二太子一阵语塞,也说不上来。唯一的证人也只有任吉,但任吉在东平城里已经死了,也许是被灭掉了口,他能把我带到帝都来审问,所靠的也只有二太子的身份。如果没有人过问,他要弄死我也是简简单单,可是文侯这么问,他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突然道:“听甄侯这么说,难道甄侯有别个证据么?”

    文侯摇了摇头道:“微臣一直在帝都,不曾到东平城过,自然不知。不过,听犬子发来羽书告知此事始末,听说是有个名谓任吉的军官意图刺杀殿下,可是确实?”

    二太子想了想道:“正是。楚休红当时也在孤边上。”

    文侯道:“殿下此言差矣,现在微臣也在殿下身边,难道微臣也会刺杀殿下么?后来楚休红将任吉救了回去,可也是确实?”

    二太子道:“不错,他竟然将刺客救回,而将孤扔下了。”

    文侯笑了笑道:“听殿下之意,是因为楚将军误救任吉回去,将殿下扔给了蛇人,故殿下以为他与任吉一伙的,可是如此?”

    二太子有些支支吾吾了。文侯的谈锋甚健,其实他先前所问的全是些无关乎大局的细枝末节,二太子又无法否认,他说“正是”、“不错”的也已经成了习惯。但问到这个问题时,文侯却用了个“误救”,二太子如果再说确实,那就成了他也承认我是误救任吉,这一条不救二太子之罪便已轻轻揭过了。我在边上听着,每一字每一句都听到了心里,但二太子只怕想的全是文侯所言有没有不实之处,文侯这么问他,他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

    这是当局者迷啊。文侯三言两语,一下就把二太子问住了,舌辩之术,实在也与兵法相通。诱敌深入,然后反戈一击,这等手段在兵法上屡试不爽,没想到在舌辩时也能用到。

    二太子这时突然抬起头,道:“甄侯,楚休红救人是何居心,如今尚不可轻易论断。然兵临阵前,将领未能尽职,便是有罪。”

    文侯道:“不然。楚将军若有谋刺之心,又何必后来再入蛇人营中将殿下救出?由此一端,便可见楚将军忠勇过人,实是无罪。”

    二太子道:“甄侯,听你所言,竟似亲眼所见,故能如此断言,孤亲身历险,所言反不可信?”

    二太子有些恼怒了。文侯道:“微臣不敢。然微臣实在不明,不知殿下如何解说楚将军二番救人之事。”

    二太子喝道:“他是因为被毕炜所迫!”

    文侯道:“既然毕炜一心要救殿下,他怎会让一个有刺杀殿下的嫌犯去与蛇人谈判;难道他不怕救不出殿下,自己也担一个失职之罪么?”

    二太子的脸涨得通红,但却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如果他仍要坚持我有谋刺之罪,那就得把毕炜也告进去,可这么一来却又说不通他最终脱险的事了。他憋了半天,忽然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喝道:“甄侯,难道你是三法司的人么?”

    “不敢,”文侯向二太子深施一礼,又转而向卫宗政道:“还是请卫大人审理。但此人已受帝君赦命,不得判死罪。”

    二太子道:“父皇的赦命仍是可以收回的,卫大人,重重的刑加上去,我不信撬不开他的嘴!”

    “啪”地一声,卫宗政将惊堂木一拍,文侯和二太子都吃了一惊。卫宗政站起身,向文侯与二太子行了一礼道:“殿下,大人,卑职受皇命为刑部长,审案之事,自有卑职办理,殿下与大人请去歇息吧。”

    卫宗政居然会公然将文侯与殿下都逐出大堂,我也有点想不到。他的官职比文侯要小一级,与二太子更不能比,但此人倔强刚正,当真不负“铁面”之号。

    二太子还要说什么,文侯一躬身道:“卫大人说的极是。此案有卫大人审理,甄砺之亦可放心。”

    他转身向外走去。他这一走,二太子也不能再待下去了,只得跟了出去。走过我时,二太子狠狠瞪了我一眼,似乎在骂我出尔反尔。

    等他们一走,卫宗政命人将大门掩上了,又猛地一拍惊堂木,喝道:“来人,将罪将楚休红送入坐笼。”

    我竟然要入坐笼!这句话让我头“嗡”一下大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几个人抬了一个坐笼上了大堂。这坐笼不大,坐一个人便已很狭窄了,等坐笼上来,卫宗政的脸板得像一块石板,冷冰冰地道:“楚将军,公堂之上,若有虚言,天诛地灭。到坐笼后,若楚将军仍不肯吐实,休怪本官无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