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节

    王世充回到王韶的书房,当即向杨广回禀:“王爷,孟壮士已经应允为晋王府客卿,下官这就吩咐下人办理安置事宜。”杨广大喜,站起身来走到上座的太子杨勇身侧,伸出手掌:“王兄?”

    杨勇脸色不愉地伸出一手,待要相击。却听邻座一人道:“慢来慢来……”

    说话的人便是后到王韶书房的宇文化及。他一进书房便听来护儿说起太傅府来了个姓孟的黑壮大汉,甚是了不得。一个照面就降伏了在长安声名甚著的王世充,现下这厮成了晋王杨广的客卿,倒与寻常的武人比试不一样了。

    杨勇收回手掌,注目宇文化及。

    “太子,王爷。”宇文化及欠身道,“目下平陈在即,圣上于各地征兵募将,末将以为,不若将比试之地定在七日后的演兵校场,一举两得。如何?”

    七日后的校场演兵是皇帝下旨钦定的,到时候杨坚会御架亲临。将比试订在那里,便少了一份嬉戏,只余全力相搏。而且校场选将,从无什么十招之数,打生打死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宇文化及此语一出,书房里登时安静下来,韩擒虎与贺若弼起身告了个罪,出外净手去了。

    自打杨坚自立为帝,五子同日封王以来,杨勇与杨广便是面和心不和,私底下龌龊不断。太子杨勇好武有力,与宇文太保一家特别是宇文化及过往甚秘,这是朝中人所尽知的事情。宇文化及立在校场,那便是太子杨勇立在校场,谁都明白这个道理,晋王杨广自然也不例外。当下正值平陈用兵之际,那行军大总管之职成了几个王爷眼中的必争之物——后梁皇帝萧衍已除,陈叔宝的江南地盘就象一块案板上的肉有待宰割。况且陈国积弱已久,国力不济,陈叔宝一向奏伎纵酒,不问国事,派驻在长江边的**不过十万,又无骁将谋臣。那么平陈一战一统中国,当是在举国上下树威著誉的最好时机。最重要的是,能在父皇杨坚的心里写下重重的一笔。牵涉到校场选将……孟庆虽降伏了王世充,却还是多有不妥。

    杨广素知宇文化及的性情,既然说出了这话,那便是下了心要使狠手,一时忧郁不决。倘若孟庆胜了,那自然他这个晋王脸上有光。不过这种可能性太小,自宇文化及十五岁第一次校场出手,十年来还从没有人能在他手下走过三、五招的,这次提个十合之限,已是在那孟庆身上下了大注了。一入校场,孟庆必无胜理,那么会有什么影响?

    杨广一时间理不出什么头绪,只得看了一眼王韶,只盼德高望重的老太傅出言打个圆场。哪知王韶低下头去,端起茶盅“滋”地抿了一口,只当没看见。

    杨广暗恼,却不露声色地弯腰抱拳行下学生礼去:“这事须请老师裁定。”

    王韶作了五位皇子的老师多年,对几个学生的禀性所知甚深。太子杨勇率性刚直,虽年已二十有五,却与十六岁的蜀王杨秀最好,二人行事放纵,凶狠果决,毫不在意他人,便是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话也不放在心上。二人曾经生剖死囚,取胆为乐。晋王杨广性子倒温和,平时对待一个黄门小吏也是恭谦有礼,杨坚最喜爱的也正是这个二皇子,只是……王韶放下茶盅,面北拱手道:“圣上极重将才。老夫的意思是,不如奏禀圣上,请圣上裁决。”

    这可不是个好主意。

    对于王韶的推委,杨广甚是恼怒,却又无可奈何。他本想借这黑汉孟庆压一压杨勇的气焰,即便输了,那也没什么,与自己欲要领军南下毫无关碍,整个中原谁人不知宇文化及成都公子的大名?这也是十招之约的由来。如果报到父皇那里,还不定弄出什么事情来。

    当下开言道:“老师,些须小事,儿戏之举,不必扰了父皇耀武选将之计罢?”

    杨勇道:“王弟,那孟庆孟壮士武勇过人,一招便败了王亲卫,依本王看当不在化及之下。现下又是你晋王府的客卿,如何不报于父皇知晓?父皇得知王弟为国延揽人才,定然大慰心怀……”

    蜀王杨秀连连点头,嘿嘿称是。秦王杨俊已将手中绿茶饮尽,不待下人续水,放下茶盅,索性取过一本书翻看去了。

    杨玄感坐在末座静静观瞧,这种事情他插不上手也不必插手。他的父亲上柱国、越国公杨素手握兵权,定是此次伐陈的总兵元帅。无论哪位皇子作了行军总管,都得依靠杨素,依靠他杨玄感才能一帆风顺。因此,他坐在一旁静听,抱定了不发一言,倒也并不觉得尴尬。

    来护儿却道:“该当如此,圣上也必想看到有人能于宇文将军一争短长。末将看那汉子武艺亦不在宇文将军之下,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