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三章 划船不用桨

    魏建前倨后恭,鲍喜来正在暗爽,楼梯上传来一阵脚步声,沈荣、韩远征、何科长和蒋国秀一行人下楼出来了。

    魏建松了一口气,连忙迎上去。

    这么风急火燎的赶来国棉二厂,就是为了堵住沈荣,采访沈荣甚至比采访曲军更重要——曲军只是一个落榜高中生,他的事迹必须有沈荣的背书,拿到领导面前才有说服力。

    “沈院长,您好,我是市教育局的宣传干事魏建……”

    魏建一边打招呼,一边递上自己的工作证,乾阳外语学院是部属院校,省教育厅都管不着,但是大家都是教育口的,沈荣当副院长的时候和市教育局的一把手有过交集,魏建认识他,他不认识魏建。

    何科长上前一步拦住魏建,拿着他的工作证前后翻看,问道:“小魏同志,你找沈教授什么事?”

    魏建也是见过世面的,深知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道理,赔笑应付何科长两句,转头又跟上推着自行车准备走人的沈荣,君子欺之以方,像个狗皮膏药似的贴身紧逼,不停询问沈荣如何评价《百年孤独》,如何评价《百年孤独》的翻译者曲军。

    鲍喜来也跟了上来,拉着何科长一通海侃,顺便掩护魏建——魏建虽然有点贱,却是一个战壕的友军,该帮就得帮。

    单元楼前面,王千钧和金云亮围着蒋国秀,向他反复求证,曲军是否真的翻译了两本小说一首诗,甚至还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孤独》。

    都是一起光屁股洗过澡的小伙伴,彼此知根知底,不相信!就是不相信!

    “是的,曲军翻译的RB儿童小说《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稿费还是我帮他取的,《百年孤独》的翻译稿我也亲眼见到了,沈教授今天来,就是为了借《百年孤独》的翻译稿,我帮着签字见证的。”蒋国秀露出矜持的微笑。

    《百年孤独》的翻译稿太重要,沈荣很正式的给曲军打了一个收据,还请蒋国秀和韩远征当见证人,一起留下签名。

    曲军客气了两句,没有拒绝,并非怀疑沈荣的人品,但是该严谨的时候就要严谨。

    其他人也觉得很正常,没有感觉不对和失礼,那可是刚刚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孤独》,号称可以吊打前后五十年的划时代著作。据沈荣介绍,《百年孤独》获得诺奖后,引起国内出版界的广泛关注,好几个翻译家都在翻译这部作品,向他们约稿的杂志社和出版社各有来头,互相之间暗暗较劲,没想到被曲军拔得头筹。

    沈荣很粗略的看了一眼曲军的翻译稿,确认不是粗制滥造的作品,随即一手打借据,一手交书稿,但是曲军只给了半部书稿,推脱另外一半还没有定稿,需要最后梳理一遍,大约半个月后完成。

    心好累!

    今天被沈荣各种的刨根问底,询问翻译《百年孤独》的创作细节,比如从什么时候开始翻译这本书,采用的外文原著是哪个版本,是英语版还是西语版,都查阅了那些资料……

    曲军使出浑身解数,勉强搪塞过去,虽然尽量的含糊其辞,但是有些问题实在躲不过去。说一句谎话,就要用一百句谎话去弥补,好容易把沈荣他们送走,还要面对家人的热情盘问,不是一般的心累。

    不装了,我是一个翻译家,我摊牌了!

    摊牌了,轻松了,小金库也跟着暴露了。

    不过陈翠娥喜从天降,自打沈荣他们进门就一直跟着瞎忙活,瞎转悠,没有想到曲军既然有一部作品发表,就已经挣到一笔稿费,暂时没来收缴小金库。

    客客气气的把沈荣他们送走,陈翠娥回屋守在曲军身旁,看着他狼吞虎咽的吃晚饭,眼泪突然扑簌簌的流了下来,曲怀义怎么劝都劝不住。

    “我心疼……小军学RB话和西班牙话,肯定吃了不少苦。”

    “妈你别哭了。”曲峰劝道:“小军没吃苦,我从没见他学过日语和西班牙语,桌子上那本日语词典就是摆设,落多厚的灰……哎,打人犯法啊。”

    就在这个时候,当当当有人敲门,金云亮和王千钧来了。

    他们两个一进门就被曲峰按到饭桌上,不客气,不嫌弃,添两双筷子一起吃饭,团结面馒头就着一碗熬白菜,一碟土豆丝,饭菜很简单,但是他们两个都饿了,风卷残云吃得唏哩呼噜。

    “柱子,吃饭不许bia叽嘴。”曲怀义批评王千钧,他是一个老派的家长,小辈哪里做得不对该说就说,不会藏着掖着。

    “嘴唇太厚没办法,曲叔,你就当我是猪八戒……嗯,我去那边吃吧。”王千钧叼着半个馒头,凑到曲军跟前:“你真会RB话呀?教我两句赶紧的。”

    教就教!糊弄不了韩远征,还糊弄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