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八章 肉盾

    星期一早晨,上班上学的车流浩浩荡荡,几十辆上百辆自行车组成一个个不规则的方阵,前后左右都是别人的自行车,紧挨在一起高速行驶,却很少发生碰撞。

    自行车王国独有的风景。

    曲军骑着心爱的二手自行车,随着车流拐上红旗路,十七中的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车流密度不亚于主干道,刚刚过了微电机厂家属院,前面却堵车了。

    十字路口的变电站正在砌外墙,旁边堆放着一些铁栅栏,另一侧的马路上,绿化队的工人正在锯倒一颗粗大的歪脖树,两处同时施工占道,只能推着自行车从旁边绕过去。

    曲军无意中看到一个熟人,微电机厂的安师傅正在和绿化队的工人吵架,骂他们没事瞎折腾,这颗歪脖树长得好好的,锯掉它干什么?

    曲军默默从他身边走过,没有打招呼,集贸市场已经进入前期施工阶段,安师傅竟然还不知道。

    变电站砌外墙装铁栅栏是为了保证安全,留出紧急抢修通道,锯掉歪脖树也是必须的,集贸市场中间横着一颗歪脖树,顾客的脑袋一撞一个包,谁还来买东西?

    快了,集贸市场开业在即!

    曲军记得很清楚,这个集贸市场非常简陋,简单清理一遍,排除安全隐患后,再摆上四排铁框子货架,马路两头用石墩子堵住机动车就算大功告成,后来随着生意火爆,铁框子货架换成不锈钢货架,又搭了一个硕大的塑料顶棚,其他再没有改动。

    稍感意外的是,集贸市场已经进入施工阶段,不可能严守秘密,安师傅这样的普通工人竟然还不知道,街道两旁的门面房也没有任何变化,就像非洲草原上一只肥硕的角马摔断了腿,周围的狮子鬣狗却无动于衷。

    究其原因,这个年代还没有真正的商人,各级官员也没有经济头脑,大家都没有意识到集贸市场的巨大潜力,只有当消息扩散到底层,那些没有工作的待业青年才会一窝蜂的冲进集贸市场。

    他们的初衷大都很简单,只想成为一个有执照的个体户,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做买卖,赚点钱养家糊口,没想到正好赶上时代大潮,稀里糊涂的发了财,以为自己天赋异禀,无所不能,然后各种作死。

    第一批富起来的人,真正修成正果的并不多。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沈老,我能跟你一起去见见曲军吗?”

    崔琪闪动着美丽的大眼睛,歪头请求沈荣。

    “当然可以,不过我先提醒你噢,曲军对日语不感兴趣。”

    沈荣一把年纪,早就看透了红粉骷髅,但漂亮的女士还是令人赏心悦目,带着她一起去十七中也无伤大雅。

    “不感兴趣水平还那么高?沈老你不是搞日语的,不知道他的《D坡杀人案》翻译得多精彩,简直比原著更有悬念。”

    看到沈荣露出不以为然的微笑,崔琪转头对韩远征说道:“韩教授,沈老不相信,你快给我作证。”

    “的确很神奇,曲军翻译的《D坡杀人案》并不是完全忠于原著,有些地方整段话都改了,反而感觉更紧张,这样的翻译才是真正的二次创作。”

    院领导特意交代过韩远征,沈荣如果再去找曲军,就陪他一起去,以防老教授在外面磕磕碰碰的出意外。

    “噢?他的《太阳石》和《百年孤独》倒是没有太大改动……”

    几个人说着话,出门骑上自行车,来到十七中。

    “进去吧,教职工车棚在右边。”传达室周大爷摆手放行。

    小道消息和大喇叭都传遍了,沈荣是曲军的伯乐,还是大知识分子,当然要给予优待。

    可是曲军又不在教室,蒋国秀带着找了一圈,最后还在邵文秀的办公室。

    “邵老师,咱们真是有缘。”

    沈荣和邵文秀客气了几句,对曲军说道:“我今天来,第一是通知你《百年孤独》已经在《译海泛舟》过稿,计划从明年一月刊开始,分六到八期连载,过几天你把下半部的稿子给我审一下,是不是定稿没关系。”

    《百年孤独》绝对是重量级作品,如果分六期连载,每期将刊登五万字的篇幅,占据《译海泛舟》一半的版面,所以沈荣审完曲军的书稿后,又转给总编和其他编委传阅,并且附上详细的推荐意见,好在总编和其他编委都不擅长西班牙语,谈不上审稿不审稿,开会研究后决定相信沈荣的专业眼光,把《百年孤独》当做明年的重点作品,开始连载发表。

    对《译海泛舟》来说,这是一场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