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章 锦衣酷刑

    但是杀一个杜兴容易,关键还得宰了他的叔叔,诈死冒功,把崇祯皇上给坑苦了却还亲口追封为司礼监秉笔,却又死去活来代替李自成进京谈判的杜勋。

    因此必须得暂且忍下,等待时机。

    瞬息之间,刘卫国把目光移走了,看向王承恩,对这位王太监的质问,他供认不讳。

    “王公公,那位杜千户眼睛真的不瞎也,卑职方才果真是无动于衷。”敢作敢为,毫不隐讳,这貌似也符合那个刘卫国生性耿直的性格特点。

    “放肆!你个小猴崽子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背叛我大明,敢对陛下心怀二心不成?”

    不但王承恩生气,锦衣卫的头子骆养性看着刘卫国也是凶光四射,一副真是该死的表情。

    这小子真是个心直性耿的傻逼,在这种场合忠心也好不忠心也罢,做做样子都不会吗?

    要是连这种简单的眼皮活都不会,那可真是日了狗了。难怪你干了这么多年的锦衣卫,为朝廷出了这么大的力,功劳也没少,始终却还只是一个千户!

    就连一向器重刘卫国的李若琏此时也气得不轻,恨不得啃李卫国几口。

    李若琏跟骆养性不同,他对刘卫国是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气愤,这些年不是我李若琏提拔你,罩着你,这个位置你肯定坐不上的,即便是坐上也坐不稳的。

    现在厂公在此,众目睽睽,你的表现也太差劲了,大敌当前,莫非你小子真的另有打算?那这些年我李若琏可算瞎眼了!

    “非也!我刘卫国是朝廷锦卫,是大明的军人,这就意味着我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名的鬼,是绝对不会背叛大明的,天日可表,请厂公明鉴。”

    刘卫国说的也算是慷慨激昂,铿锵有力。但是王承恩不以为然。

    “既然如此,方才因何无动于衷?”

    “王公公,巧嘴八哥能言却不能做任何事情,只会讨得主子的欢心,拉车的老黄牛不能言,却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凡事不能看表面要看本质,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卑职方才是为我大明的前途堪忧,眼下闯贼士气正盛,而我大明的军士自宁武关之后再无周遇吉之将,有的只是大同宣府之流的降将怂兵,兵无斗志。各路勤王之师远水不解近渴,因此方才王公公之言,在下不敢苟同,换句话说靠这几万锦衣卫根本挡不住闯贼的铁蹄,当务之急我们锦衣卫不是守城,应该干锦衣卫应干之事,杀奸除恶,保护皇上,才是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刘卫国看来,眼前的大明朝并非是无解。倘若锦衣卫如果能够杀掉擅自开城迎闯的奸贼,明军能够多守几日坚城,让吴三桂和黄德公的勤王之师开到,或许能够下活大明朝这盘残棋。

    或者城破之后,他们保着皇上撤退,也一定能够延续大明朝的生命。

    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据历史记载城破当晚,除了李若琏等少部分战死之外,以骆养性为首的数万锦衣卫集体降闯,崇祯皇上拿着三眼枪,带着太监兵,亲自冲杀,欲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成国公朱纯臣那狗贼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崇祯皇上成了光杆司令,迫不得已才跑到煤山上吊。

    当时如果朱由检身边有几万锦衣卫誓死追随,大明朝的历史或许就改写了。

    崇祯皇上临死说的话一点都不假:朕非亡国之君,尔等皆为亡国之臣!诸臣误国。这里面的诸臣当然也包括锦衣卫的将领。

    身为熟知明末历史的穿越者,刘卫国当然得竭力改变现状,有所作为,改写历史,倘若随波逐流,听之任之,岂不是枉自穿越了这一回?

    但是刘卫国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锦衣卫千户按说官职已经不小了,但是分跟谁比,在这种场合他只能是人微言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