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三章 恁他,往死里恁他

    朱由校很不开心,因为纯妃终于也怀上了。最近他和纯妃的感情急速升温,这估计就是传说中日久生情,嗯,没毛病。

    于是朱由校又回到了天天去王微那里磨蹭的日子。王微一直住在锦衣卫南镇抚司镇抚杨子宁的府邸(保大坊)离皇宫倒是不远。

    “微微,咱们出去转转呗?”朱由校搂着王微在她耳朵后边吹气。

    王微被吹的痒痒的,直接转身一拳锤在朱由校肚子上,朱由校也不生气,打是亲骂是爱嘛,再说錘的也不疼。

    “走吧。”王微是个呆不住的性子,要不是知道朱由校要过来,她早跑了。

    “咱们去琉璃厂看看去,前儿日子我让琉璃厂造个新奇玩意儿,也不知道他们造出来没有。”朱由校故意勾着王微的下巴说道。

    王微懒得搭理他,直接用行动表示对朱由校调戏的无视。

    即便王微是现代女权思想浓重的妹子,也不可能完全无视礼法,她出门的时候也是要戴帷帽的,不过即便如此也够惊世骇俗了,因为普通妹子一辈子也出不几次门........

    朱由校当然不在乎这些,后世难道你能因为有人多看你女朋友几眼就跟人家玩命?

    琉璃厂就在宣武门和正阳门外的外城区北墙附近。

    朱由校之前刚穿过来的时候就去看过了。可是那时候造的琉璃只能用来做装饰品,而且全国已经有好多琉璃厂了,想做玻璃赚钱?你绝对是想钱想疯了。

    前阵子朱由校再去看的时候,那些琉璃匠人从王恭厂学习回来,貌似受到不小启发,已经制出了能稍稍透光的玻璃制品了。朱由校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要是能造出透明玻璃,就奖励他们一万两白银。如今已经过去半个月了,朱由校打算去瞅瞅效果。

    玻璃虽然做出来了,但是透明度很差,所以朱由校让这些工匠继续改进,就打算去玉皇庙转转,那边有个粥棚,朱由校想看看粥棚有没有偷工减料。

    最近有很多陕西灾民来到京师,一来这边米价很低比起陕西低了倍还多,朱由校虽然已经很努力的打机那些囤积居奇的不法粮商,但是对于因为陕西大旱而自然增长的粮价也无能为力,陕西如今将近两银子一石米,已经让大多数陕西民众买不起米了。于是就有不少还有些积蓄的陕西民众到京师买米,没积蓄的只能在陕西苦挨。

    结果京师竟然有官方在做粥棚,每天都免费发放两碗粥,不是不见米粒的清粥,而是起码有半碗是米饭的浓稠米粥。来的人越来越多,还都不走了。于是在法华寺和玉皇庙前本来的临时粥棚就改成永久性的了。

    朱由校也不在乎这点粮食。难民也不过是两万多人毕竟陕西有出路的都跑了,没出路但是有男人的,都去杀奴赚人头钱了,小有资产的都去辽东开荒的了。现在陕西剩下的要么就是什么都没有的,要么就是不差钱儿的。

    什么都没有,只能卖儿卖女卖自己了。

    这个社会就这样,朱由校也不可能帮得了所有人,陕西二百多万灾民,他就算把全部银子都拿出来给他们,一个人也分不几个钱。

    何况这是朱由校用来发展大明朝的救命银子,他自己都不敢太奢侈的花。

    朱由校到了粥棚,却见一边儿的粥是半干的,另一边的粥是清汤的。朱由校觉得挺惊奇的,要么你就弄的全是正常的,半干的,要么就弄成全是清汤的,你这一半一半是闹哪样?朱由校还没等打发骆养性去问,就见杨青天来了。朱由校也就躲在旁边看他怎么处理。

    如今的顺天府尹是杨肇泰,就是以前当武昌知府那个,他可不管犯事的皇亲国戚还是首辅家熊孩子,统统都恁。

    顺天府百姓都叫他杨青天。朱由校今天就见识到了这位杨青天的威势。

    杨肇泰直接冲着边清汤粥棚就过去了,显然是得了消息。

    那位发粥的见得杨肇泰到来,他也不害怕,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杨肇泰指着新盛出来的那碗粥说道:“你说这是什么?”

    发粥的很淡定:“回大人,粥!”

    杨肇泰算是长见识了,这位装傻的本事跟谁学的:“你管一碗清可见底的水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