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二章 大换血的六部与内阁

    天启三年(16年)第一次大朝会。

    朱由校道:“此次西征,功勋卓著者,首功洪承畴,擢兵部左侍郎。次功孙传庭,擢兵部右侍郎,其三卢象升,擢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暂代陕西布政使一职。众卿可有异议?”

    众人意料之中的事儿,不过卢象升竟然没直接升三品,而是用从三品挂了个三品的衔儿,让众人很是惊讶“这皇帝竟然还是要脸的!”

    朱由校也知道他这种任用私人的做法有些过了,可是大明这些官儿大多尸位素餐,手里就那么几个是能用的,不把他们放在最重要的地方,行吗?

    朱由校看着没人提出异议,看来这些任命是没问题了。

    继续说第二件事。

    “何老尚书已经数次乞骸骨,如今其年岁已高,痛病缠身,不堪重负。朕决定准其所奏。”

    朱由校这句话说完,翰林院学士侍郎侍读侍讲,各部侍郎,各寺卿全都眼前一亮!

    何老尚书何许人也?何宗彦!他是天启朝真正的大佬,虽然不是首辅,权力胜似首辅!这位大佬身体好的时候左手吏部右手户部!可谓六部半数皆在其手!后来虽然把户部的权利交给了毕懋良,但是依然攒着六部之首的吏部!

    何宗彦要请辞了,吏部天官出缺了!所有有资格一争的人都双眼火热。

    朱由校淡淡的扫了他们一眼,哼,没你们份儿。“杨肇泰何在!”

    “臣在!”杨肇泰出班跪倒。得,这位就属于少有的年轻小伙子那类的,得跪着。

    朱由校也没招,总不能让杨肇泰“变”成五十多岁吧?

    “杨肇泰接任吏部尚书!”朱由校淡淡的道。

    叶向高出列:“老臣请庭推!”

    朱由校现在已经对叶向高生出反感,他终究是个东林党。

    “准!”朱由校脸色阴沉,然而依旧同意了。

    退朝之后,九卿庭推吏部天官。

    参与者有,工部尚书徐光启,吏部尚书何宗彦,兵部尚书孙承宗,户部侍郎毕懋良,(户部尚书空置)刑部尚书史继偕,礼部尚书温体仁。通政司通政使,毕自肃(前些时日已因山东平灭白莲教有功已回京)督察院左都御史,毕自严。大理寺卿胡东渐。

    看看这名单,朱由校认为至少大半是要站在他这边的,所以他才同意庭推。叶向高也早知道这一点,不过他就是恶心恶心朱由校,让他别太胆大妄为。

    温体仁呵呵的道:“人齐了,庭推吧。虽说是庭推,不过就是同意,反对,弃权而已。就从老夫开始吧,老夫和杨肇泰杨府尹并无交往,亦无认识(对他不了解),故,老夫弃权。”

    胡东渐道:“前日库粮被盗一案虎头蛇尾,本官对杨大人才干颇有疑虑,本官反对。”

    徐光启道:“杨大人任职顺天府尹期间,北京城可是安生多啦,盗匪无迹,纨绔无踪,虽不至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亦是功德不浅,本官同意”

    毕自严:“自严平日甚少外出,与顺天府治下无有几分了解,弃权。”

    何宗彦弃权,其他人皆是同意。杨肇泰接任户部尚书一事已成定局。

    天启三年正月二十五大朝会

    “老臣,朱国祚有本奏。”朱国祚出班躬身施礼(朱由校曾下旨,五十岁以上老臣除祭祀,免跪)

    “准奏”朱由校心说来了。

    “臣请擢铁岭-固原兵备道袁崇焕,宁远巡抚”朱国祚奏道。

    果然...........

    朱由校到现在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朱国祚会帮袁崇焕那家伙说话。

    他又不能拨了朱国祚面子,只得问道:“袁崇焕守铁岭有功,已经破格提拔,为何要将巡抚宁远大任交于此人啊?”

    朱由校这个表现大出朱国祚的意料,同样也大出钱谦益的意料。

    朱国祚不由得转头看向钱谦益,意为询问他为何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