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十九章 暗战

    天启四年,就这样偷偷的来临了。朱由校在这里已经度过了三年多的时光。

    除了继续关注北方喀尔喀部与努尔哈赤的动向以外,朱由校主要是增加的对西厂的投入。这次刘兴祚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朱由校魏忠贤这次的策划很满意。顺便给那对同命鸳鸯合了坟,还迁回内地安葬。弄了个小祠堂,亲笔题了四个大字“大明忠烈”。朱由校现在的字也算拿得出手了,起码和刚穿过来的时候一**爬比,强了百倍。

    内库如今还有一千多万两存银,其他都被朱由校用掉了。不过马上满刺加和奥州的收益还有自己商团的收益要送到了,保守估计也有一千万两。这样还不至于捉襟见肘。

    正月起河南税制改革完毕,朱由校开始向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广五省推行税制改革和摊丁入亩。

    当然,先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四省开始。四川最有钱的蜀王如今和朱由校穿一条裤子,他每年能从商团弄的收益就超过一百万两,当然不在乎交税了。反正比以前赚的更多。有蜀王带头,四川还有谁敢给我抗税看看?

    云,贵,广西历来都是贫困省,这个税制改革这些省份反而是受益的,当然更不会有大规模反对之声,小部分跳梁小丑在如今大批锦衣卫,东厂,西厂人员涌入这几省的情况下,还能翻出什么浪头来?

    最主要的就是湖广一省!

    湖广是天下粮仓,富得流油,全国最富的省份,最低能排到前五。这一省的税收恐怕比那四个省加起来翻一番都多!

    湖广长沙府

    老王头磕了嗑烟袋锅子“宁秀才,听说,皇上要收辽饷?”

    宁秀才冷哼一声“辽饷?都老黄历的事儿了,辽东军都被皇上裁撤了!”

    “哦?可我听说北边儿现在收税收的贼狠,好多老百姓都上吊啦!”老王头不信。

    宁秀才瞪了他一眼:“听谁瞎咧咧,皇上乃圣主明君,如今改税制也是便宜了咱们穷苦人。只多收那些豪绅的银子。咱们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哪有什么人上吊!?那些吊死的倒是有,都是汉奸!”

    朱由校每隔一段时间就在正阳门外吊死一个汉奸。反正大牢里汉奸还有的是,慢慢玩。让这些人瞅瞅,汉奸都什么下场!光那些通敌的东林党,就有好几百!

    老王头就算再不待见皇帝,对汉奸也不会有好感:“吊死好,吊死一个少一个!”

    这话终于获得了宁秀才的赞同。他点了点头算是同意老王头的说法。

    老王头也没其他话茬好唠,“那啥,宁秀才,我就先回去了啊。”打了个招呼,回家了。

    回去就把老婆一顿胖揍:“叫你瞎咧咧,叫你瞎递话!人家宁秀才还没有见识多!?”

    宁秀才却双眼精芒一闪:“这些散步谣言的......还真谨慎啊。”

    一直有人在湖广地区散布谣言,说皇帝要加税,还是加重税。三倍的税!

    如今很是人心惶惶,老百姓对这些加税的谣言很轻易的就会相信,谁跟他们说皇帝要给他们减税,没准他们还得关爱一下这个智障。

    皇帝减税?莫不是皇帝吃饱了撑的?

    从古到今只听说过开国几任皇帝减税的,啥时候有好几十代以后皇帝减税的事儿出现过?不存在的!

    所以包括宁秀才在内的所有厂卫,现在辟谣的工作开展的都很是艰难,每劝通一个相信皇帝不会减税的,没准就有三个人相信皇帝要加税。

    不过等到临省都改制完毕,应该就会有更多的人对新税法有更详细的了解了。

    这新税法太过繁琐,也是老百姓很难理解的原因之一。有的老百姓一看最后要交百分之五十的税,就以为之前的更多。

    甚至收入少的,全部收入都要交税。抱有这种思想的人竟还不少!?甚至其中还有一部分人是识字的,也这么认为。只能说故意歪曲新税法的人混淆是非的能力太强。

    明明白白一件事,减少收入少的百姓负担,增加高收入人群纳税。

    结果被这群人改成了士绅老爷举人老爷,官儿老爷都要交一半!你们屁民当然要交更多!以此推论,收入越少交税百分比越高.......

    由于地方上的空前配合,天启四年一月,整个西南就只有湖广没有进行税收改革和土地清查了。

    于是所有锦衣卫,东厂,西厂人手,都涌向了湖广,小小一省之地,竟有近八万厂卫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