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百零八章 戛然而止

    付海的离去如同搬走了压在叶承身上的一块巨石一般,如今他面对的就只有明成祖朱棣一人了,叶承想到了母亲叶秋雪凄苦的最后时光,右手不禁握紧了那柄月华剑。

    溪水的声音已经变得模糊,偶而被风吹落的木槿叶缓缓飘落在石台之上,叶承感觉自己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他此刻要杀的人不是别人,是自己的父亲,是大明帝国的一代君王,从他倒下的那一刻,这个天下就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动了。

    朱棣好似没有察觉到任何的异样,仍然是谈笑自若地饮茶、说话。

    月华已经露出了寒光,朱棣在低头喝茶之际正好被这道寒光刺了一下眼睛,他刚想抬起头来,突然间院子外响起了一声尖锐的声音:“皇上,刺客抓到了!”

    朱棣豁然一声站起,叶承将宝剑再次入鞘,一瞬之间,情况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什么人?”朱棣冷冷道。

    “皇上.....您还是亲自去看看的好,二殿下与付海大人都在那里呢。小的也一时说不出是何人所为......”这个急匆匆禀告的太监诺诺道。

    朱棣点点头,放下茶杯,向叶承笑道:“叶少侠,你才刚来这宫廷之中就遇到这样的事情,实在是让你见笑了,待朕出去一看再行陪你喝茶。”

    叶承拱手道:“我当随陛下一起出去一观究竟,以防再有刺客行凶。”

    朱棣点点头,迈大步向外走去,叶承此时心砰砰直跳,虽然并未动手,但紧张的情绪却一时缓解不下来。

    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踏出这个庭院的,叶承只感觉到脑中嗡嗡作响,仿佛被猛烈撞击一般,随着朱棣来到了院外一处侧殿之外。只见殿外的台阶上横躺着一个黑衣人,台阶下面还有不少血迹,朱棣的二子朱高煦一手持刀,一手捂住臂膀,满头大汗,神情极为痛苦,鲜血正顺着他的臂膀滴了下来,付海垂手站在一旁,表情依然十分地冷漠,两个太监正在手忙脚乱的找东西给朱高煦包扎伤口。

    “父亲,您来了,孩儿护驾来迟,让您受惊了!”朱高煦不顾伤口的鲜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

    朱棣嗯了一声,先是环顾四周,继而伸手将朱高煦搀扶了起来:“吾儿为何在此?这刺客又是从哪里来的?”

    “回禀父皇,孩儿来宫中办事,知道您在明澈园接见郑大人与叶少侠,所以并不敢打扰,但是就在儿臣将走之际,却突然听到这华轩殿里似乎有窃窃私语之声,儿臣眼见得当时周围没人,还以为又不知是哪些好吃懒做的下人在皇宫中胡搞呢,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儿臣推门而入时,却看见了三个蒙面人。”朱高煦回答道。

    “那为何这里只有一人,那两个人呢?”朱棣问道。

    朱高煦忍痛答道:“当时三人见儿臣突然闯入,也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儿臣当时虽然喝问他们,但这三人却是置若罔闻,当即动起手来,儿臣以死相抵,抢过其中一人的朴刀与三人相斗,正好路过的太监听见声音大声喊叫,三人着忙,见势不好就好逃之夭夭,儿臣岂能轻易放过他们,于是就追到殿外,在台阶之上与他们三人搏斗,可恨儿臣平日学艺不精,被他们逃脱了两人,自己还负了重伤,只此一人被儿臣所杀。”

    朱棣低头看了看躺在地上的刺客,但见面容不像是应天人,当即命太监在其身上搜索,但除了一个火折和几只银蜂针之外,并未发现其他任何线索。

    “这人已经死了?”朱棣问道。

    “臣赶过来时就已经死了。”付海在一旁说道。

    “从物件和面容来看,这些人不像是宫中的人,煦儿,依你之见这些是什么人?”朱棣问道。

    此时太监已经先将朱高煦的臂膀草草绑好,朱高煦躬身答道:“儿臣没能抓到活口,此刻也断断不敢妄言,只是从穿着打扮和随身物品来看,颇有几分像是武林江湖中的人。”

    朱棣听罢哈哈大笑起来:“江湖中的人?从什么时候其连江湖中的人也开始恨起朕来了?”

    朱高煦在一旁低着头,不敢再发一言。

    一旁的付海躬身道:“皇上,容微臣召集一品阁武士彻查此事,必定将幕后真凶缉拿归案。”

    朱棣点点头,然后对叶承笑道:“叶少侠,看来今日朕是不能再与你促膝长谈了,让这些鼠辈扰了雅兴。”

    叶承道:“皇上说哪里话,若不是皇上单独邀请,恐怕这些贼人也没有这么大的胆量,叶承心中着实愧疚呢,今日皇上也累了,叶承将月花宝剑送还,即刻便走。”

    说话间,叶承结下腰中的月华剑双手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