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三章 安身之处

    一个瘦瘦的商人走上前来,“你们是来卖马车的吗,我这儿价格公道,你问问磁器口方圆几十里内的人,谁不说我王二掌柜是最公道的”,边说边和地痞流氓交换了眼色。

    曾德荣假装没看见,不动声色,让曾德芋和周广伟下了马车,心想,让你们先得意一会,吃我的迟早要让你们连本带利地吐出来。

    按照王二的出价,经过讨价还价后,以5块大洋的价格成交,明显的低于市价很多。

    曾德芋和周广伟愤愤不平,几次想打断交易,都被曾德荣制止住了。先安顿下来养伤最重要,钱的事,对于穿越者的自己来说,能算事吗?

    接下来,三人在磁器口找了一处客栈住下,住的是一间大通铺。三张床,很适合自己三人,好相互照应。

    请了郎中来给曾德芋治疗伤口,以免感染发炎。

    自己就在磁器口闲逛了起来。难得松了一口气,自己来到这个世上两天多,一直在紧张的生死氛围中度过,神经绷得紧紧的,再不放松一下,也太对不起自己这个穿越者的身份了。

    只见这个镇子靠近一条大江,不知道是嘉陵江还是长江,水运很方便,几十条船散布在江上,货船不时进出码头,码头旁搭建起临时的街道。

    镇子里店铺林立,大多是卖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等。刚来的那条街只是其中之一。

    粗略一看,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林林种种起码有几百家之多,分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等,井然有序的散布在镇子里。

    小摊小贩就更多了。看来这个磁器口很有名气啊。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当他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世人知情后,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龙隐镇方圆三十余华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坝为界。

    民国时期的龙隐镇,非常繁华,码头上从早到晚,过往商旅川流不息,被誉为”小重庆“。当地流传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来上千只船,船上的船公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汽灯,经江水一漾,亮光闪闪,如星辰闪烁。

    因龙隐镇瓷器发达,1918年,瓷器本地商绅集资在镇中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远销蜀外。后来随着工艺进步,瓷器品种增多,名气也扩大了起来。龙隐镇里,瓷器业最发达时有70多家。商人也渐渐为龙隐镇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缘由是这样更贴切、顺口。后来,因为“瓷”字与“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

    入夜,曾德荣回到客栈,与曾德芋、周广伟商议,必须尽快完成沈最交代的事。而在此之前,应该先租个地方作为安顿之所,客栈人多眼杂,行动不便,也不利于养伤。

    商议之后,因为磁器口水陆发达,既远离市中心,又商业繁华,外面来的商人众多,在这里以做生意作为掩护,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同时能暂时避开杜三爷。

    决定明天先在这个镇子里租下一套房子住下。

    当晚,分上下半夜,曾德荣与周广伟轮流警戒。曾德荣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