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三章 援助流民之招工

    第二天在村口,大家探讨的事情就是,酸菜太好吃,就是费饭,汤都给吃的干干净净。

大家对种植白菜又多了很大的信心!

全味斋菜谱新菜,酸菜汆白肉,酸菜炖肥鸭。

全味斋楼下门外,用锅把骨头炖了浓汤,炖了酸菜,在放些土豆条,亲情惠民,免费发放三天浓汤酸菜,每日三锅,找到先得。

只要带上大碗就可以免费给家中饭桌上添个菜。

同心门口摆上酸菜,八文一颗,旁边放上做法大全。

酸菜销量可观!

转眼以入深冬,家家户户开始犯愁。

朝廷赋税本就在开春之时已经征收了,有些人家都是借的钱粮,可现在又征了一番秋税,税收钱高达普通百姓收入的百分之三十。

种个地,好些的人家能剩六千钱,已经相当不错,可税收就要两千钱,在去掉种子,去掉一年的吃喝用度,妥妥的负数。

负担不起的,那行,可以用男丁服兵役来顶,不行就卖你地,在没地,就卖你房。

这个冬天,百姓过的怨声哀到。

徐州周边更甚。

我一直不太了解三王爷这个人物。

听李伊诺赵宇轩提及过一二。

从前先帝很是看好自己的三儿子,也就是三王爷,于是在成年之时,就把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徐州中的彭城一带,给了三王爷做封地。

因为种种原因,本该传位与三王爷的,但是让大皇子,也就是现在的皇上,坐上了皇位,三王爷也因提前知道了消息,而带手下,奔走于彭城。

朝中重臣说,先皇留有遗言,不可手足相残,才保下三王爷。

当然这些年也给了三王爷喘息的时间。

三王爷在自己的封地,勤俭爱民,从不因自己军需,过多克扣百姓。

在邻国骚扰徐州时,皇上从不发兵发粮,只让三王爷全力抵抗。

但彭城周边的徐州百姓因三王爷仁善,也愿意解囊相助。

那么好,你们这些百姓,不知道谁是国家主宰吗?有闲粮能给一个王爷,那么,税收就在加些吧!

三王爷封地内的百姓,皇上管不着,周边的百姓就惨了,男丁尽数被抓走充兵,一些妇孺没有没能力纳税,又赶上今年徐州大水,只能背井离乡,随其他人往各个州城流窜。

说实话,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这皇上脑袋有泡吧!

你和王爷就都相安无事就好了,不给马儿草,还让马儿跑,人家给你守天下,你百姓给点粮,你还治百姓,这不是逼着三王爷造反么!

但凡有点爱民情怀,都不能就这么眯着。

最近流民真的太多了,吴知县又在城门口设了关卡,防止流民拥入。

朝廷也没有打算开仓放粮的打算。

临近年关,城外每天都有冻死,饿死之人。

黄牙纪联系过我,说现在自卖自身的人太多,他也“”签不起这么多人,我这边用人多,可不可以适当救助一下!

我当时就点头应下,但这边也怕招来太大的注意力,只是每日十个八个的人,送上螟蛉山。

一下突增这么多人,住处不太够,先用厂房改造了住处。

里面也不乏有手艺之人,于是我这边让地龙组织几个合适的人,去拉料,又在山上就地取材,开始继续盖房。

晚上,我们大家凑在一起,商量着最近这么多流民怎么办。

赵宇轩也给他父亲写过信,他父亲已经联系各个县级官员,组织捐粮救助,可是效果微乎其微,因为百姓自己都有吃不上饭的。

大多数就如吴知县一样,都怕流民入城,有盗抢等事情,影响城内管理等。

“现下这一个地儿,流民乞丐就有几百人,而且大多数都是妇孺,咱们这么救助也不是办法。”李伊诺说。

“不救怎么办呢?你没看见,我今天回来时,看见一个女人抱着个孩子,眼看孩子就不行了,我赶紧把吃食给她,但是她都没有吃,而是给了她的母亲,说自己不行了,吃了也没用了,让她母亲活下去,去找弟弟,然后,她就在我眼前这么死了。”

宝珠顶着哭红的双眼,和我们说,刚说完,又哭了。

我沉默着没有发声。

“可是,我们这么救助,又能救助几天呢?要知道,如果消息传出去,先别说朝廷会盯上我们的资产,就是流民听说这里有救济,也会疯涌着奔凤岭县而来的!”李伊诺说完,无奈的锤了下拳。

他其实也给京城写过信,说些流民的事,问他爹,皇上可有什么办法。

他爹心里甚是安慰,臭小子也不是一心钻钱眼儿里的。

结果回信儿让李伊诺透心凉。

流民之事,已有奏折上报,皇上意思是,流民也是些支持逆臣的反逆之人,朝廷不与支持,让各个州府管辖官员自行解决。

京中稍微有些地位的,都知道,头些年,皇上开猎场,建行宫,没钱没粮,看三王爷威望上涨,又开始紧急加税,增兵,填满国库,要随时攻打三王爷。

话在说回来。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路泽明沉思着说。

“别拽那些文的了,直接讲啥意思。”李伊诺烦躁的问。

路泽明没有什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