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七章 元直效力

    快到午时的时候,徐庶方才醒来。洗漱过后,他便前来寻周瑜。时刘晔还正在,周瑜便介绍两人互相认识。

    先向刘晔介绍徐庶道:“子扬,这是昨夜与我琴箫合奏的知音好友,姓徐,名庶,字元直。昨夜寻来,一见如故,十分投契。”

    然后指着刘晔,向徐庶介绍道:“元直,这是与我同郡的好友刘晔,字子扬,今次与我结伴出来一同游历。”

    刘晔不像他的那位同宗刘备,总是喜欢把自己汉室宗亲的名号挂在嘴上,见人便是“备乃中山靖王之后”或“汉室宗亲”云云。相反,他并不喜欢把这点夸著于口,也从不刻意标榜自己是汉室宗亲、皇家子弟,反还希望别人能够淡忘忽略他的这个身份。周瑜知道刘晔的这点心理与喜好,因此便只简单介绍,并不提及他汉室宗亲、阜陵王之后的名头。

    周瑜介绍罢,两人便互相见礼。周瑜命雨荷去沏茶,然后请二人一起入座相谈。

    徐庶却不入座,转身向周瑜拱手一礼,先为昨夜的醉酒与今日的沉醉不醒致上歉意,又谢过周瑜派人服侍照顾他,然后便即请辞。说是彻夜未归,恐母亲担忧。

    周瑜知徐庶乃是孝子,却还是挽留道:“我使人前去向令堂报知消息便是,元直却莫急走,先用过饭不迟。”说罢,又命人去备宴。并招过名侍卫进来,要吩咐其去徐庶家中报信。

    徐庶又再请辞,周瑜一意挽留,徐庶最后推脱不过,只得留下。向那名侍卫告知了自家的详细住址,以及要转告于母亲的话。

    侍卫一一记下,周瑜又让其带上自己昨夜送给徐庶的礼物一罐茶与一坛酒一起送到徐庶家中。侍卫点头应诺,领命而去。

    三人在厅中喝茶相谈,不多时,酒宴备好送上,便一起入宴。连吃边谈,话说得开来,刘晔与徐庶亦是相谈投机,互相敬服对方的眼光、见识与才学。

    徐庶今次不敢再多吃酒,只浅尝小饮,周瑜与刘晔知他恐又醉酒耽归,也不多加相劝,只是畅谈。

    谈到天下大势,论及各地豪强,周瑜向徐庶问道:“元直,不知你如何看江东孙策?”

    “孙策!”徐庶在脑中过了遍自己所知不多的孙策的资料,忽然想起有关孙策的一人,不由轻拍了下额头,“哎呀”叫了一声,瞪大着双眼看向着周瑜惊问道:“公瑾莫非便是彼周郎乎?”

    周瑜原以为徐庶并没听说过自己的声名,不想徐庶却是听说过,只是一时忘了,或者没有把两个同名的周瑜联系起来,直到这时听他问起孙策,方才省到。当下心中不由有些苦笑,面上却是含笑点头道:“正是。”

    徐庶连连摇头失笑,又重新拱手见礼道:“失敬!失敬!我原早该想到的!”

    周瑜付之一笑,道:“些许声名,能让元直得闻便已是荣幸,何来失敬!”

    两人又客套几句,徐庶问道:“公瑾不在江东助孙郎,缘何至此?”想到个可能,又接着问道:“莫非是来出使荆州?”

    他消息来源有限,并不知江东的详细情况,主要关注点也不在那里。所以并不知周瑜去年帮孙策攻到曲阿后便带兵回返丹阳,不久后又随周尚一起回寿春,然后在袁术那里自请为居巢县长之事。

    周瑜摇头笑道:“不是,我只是出来游历。”他也猜到徐庶对江东以及自己的情况都不够了解,也不相瞒,把自去年助孙策攻取江东,到自己现在为止的事情简略讲述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