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一章 做官嘛,拼的是演技

    蓟城南门,此时呼声震天,百姓聚集在城门处,恭候着新任幽州刺史的到来。

    “刘使君来了!是刘使君来了!”

    “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啊!”

    刘虞在北地的威信很高,因此百姓听闻他再次担任幽州刺史,无不夹道欢迎,拍手叫好。

    家世显赫无比的刘虞,和刘备这种已经落魄的宗室不同,他所在的宗室分支,更为接近大汉帝国的权力中枢。

    刘虞的祖父刘嘉曾任光禄勋,刘虞的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家族中人累世为官,拥有的政治人脉无比深厚。

    而因为家学渊源之故,刘虞自幼便接受最为顶级的儒学教育,通晓《五经》,成年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举孝廉,任曹吏,人生顺风顺水,官路亨通,从郡吏一直做到幽州刺史,也只不过只花了他十年的时间而已。

    三十岁的封疆大吏,权力之大,地位之高,遍数朝野也找不出几个能与他相提并论。

    若非与皇帝刘宏政见不合,遭到罢免,他现在恐怕都能够格位列九卿了。

    要知道刘虞任幽州刺史期间,他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都享有极为崇高的威望,北方胡人随时朝贡,不敢侵扰,幽州百姓也皆传唱歌谣赞颂刘虞的功德。

    正是在这种种的考量之下,曾经暗中打压刘虞的皇帝刘宏,亦不得不重新启用这位偏向士族的宗室大臣,只希望他能尽快平复幽州的叛乱。

    刺史官邸,渔阳太守赵桓,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以及护乌桓校尉箕稠等人,济济一堂,躬身行礼:“见过使君。”

    “免礼,诸君请入座吧。”

    “谢过使君。”

    众人拱手作揖后,才各自入席。

    从洛阳一路追随刘虞抵达蓟城的中郎将孟益,则是一言不发,坐在角落里暗中观察着众人的一举一动。

    朝廷要平幽州之乱,文以刘虞为主,可真正要统帅兵马作战的,却是他孟益。

    故地重游,看着熟悉的刺史官邸,刘虞心中感慨良多:“人生总是有太多的意外,当初我因为一个意外而离开,现在我又因为一个意外而回来。”

    坐上了主座,刘虞心中思绪翻涌。

    身下这个他曾经坐过无数次的位置,如今已经有了不少的变化,却又让他如此的熟悉。

    就是在这里,他第一次体会到了大权在握的滋味,那种主宰上百万军民命运的感觉,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美妙。

    但是后来,因为皇帝的猜忌,因为情势的逼迫,他失去了手中权力,黯然离场。

    先被罢免,又被拔擢,一路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了幽州,再次掌握了他曾经拥有过的权力。

    失而复得的感觉,让他心情复杂。

    不过刘虞心知现在绝非感慨的时候,主宾落座之后,他便率先开口:“现在情势如何了?”

    箕稠身为护乌桓校尉,是幽州军事行动的主导者,因此刘虞的这个问题,需要他来回答。

    而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也尽数汇聚在箕稠的身上。

    箕稠已经得知了前线战报,此时虽然心情振奋,却也强行按耐住了沸腾的喜悦,维持着他作为士人的优雅,故作矜持说道:“使君还请放心,黑骑军破丘力居于玄水,白马义从攻占柳城,叛贼羽翼已失,现成孤军之势,要擒要杀,使君一言可决。”

    “瓮中捉鳖,很好。”

    得知这个好消息,刘虞脸上却并未露出喜色,只是不轻不重地夸赞了一声,随后又问道:“听闻本次作战之中,有两人表现最为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