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十三章 一群道士

    湖上斜阳残红,湖风吹起半湖水鳞,拥着小船一路前行。

    撑船的是三七,这是邻家的小船,三七爹张五六原是要来的,被张哲耳语几句打发做别的事情去了,如果此行不顺,一家人就会连夜上路去往郡城,家里还有很多事要五六叔去提前安排。

    “我原以为三七说的白胡子老道是五柳观的观主清远道长,谁知你们却说的是他那个师弟清正,”孟小婉扶着张哲的手站在船头,她是极喜一湖残阳风景的,边与张哲说这话边四下贪看,“清远道长道学深厚,乃是郡中严府尊之母的座上宾。郡中每年春秋两季开耕开镰,严府尊都会指定由清远道长主持祭天仪程。妾身属意由清远道长向郡中示警,便是因为可以省过其中诸多关隘,直达严太守内院,不虞被人所知,还可以瞒下我们两人的动作。却不知夫君,为何看好那个清正?那人可是出了名的爱钱,又喜欢以方术骗人。”

    张哲笑了一下:“为夫与娘子的看法恰恰相反。我想着就让这个清正去郡城里大肆宣扬去,最好弄得人尽皆知。这样才能干扰到宋家与府衙的各自后续计划。只有满城沸腾,才能掩饰住你我两人的动作,也才能试探出那支兵马的底限。最好是闹到省道去,逼得省道派军马来守武陵,如此我才安心。”

    孟小婉不语只笑,显然是对此保留自己的意见。

    两人便默契的说起其他的话题。

    “三七使这船好快,竟似常走这条水道?”孟小婉闺中久闷,难得看到这些好风景,嫌三七划得太快。

    “回大娘子的话,前面就是壶溪,那五柳观就在壶溪不远处的桃花山上,这条水路这些日子我每日必走几遍的!”白鹭听了孟小婉的话,转头就到船尾问了三七,那小子便指着前方一处大声回话。

    张哲与孟小婉都顺着三七指的方向看去。沾天湖北岸远远可见一条不宽的溪流汇入湖中,有几条渔船还在交汇处下网。

    三七看见那几艘船就发笑:“也不知是哪个村子的憨货,网也不会下,白天我下网的时候也在,这几个人一共都没捞成几网,只怕这船都是租来的,今天不捞些好货怕是夜里都不会回去,不然会亏死去。”

    沿着溪流往岸上看去,数百步外就隐隐可见山石壁垒点缀着几道不大的飞瀑,那便是通往壶溪上游的路径,确实通不得人。

    山石壁垒向西延伸,一路向上抬升,在数百步外猛然升起一道百米高的悬崖,崖上往西一里隐隐可见几处飞檐冒出,那里就是五柳观的所在。

    “不曾想这五柳观居然在这个要命的位置。”张哲看着那几处飞檐笑了起来,“若是这观中的老道们不答应,怕是那些军马下了溪墙,第一个就会去五柳观游览一番,翻翻道经古藏,看看神像金身,最后供上一把最热烈的香火,让漫天神佛都能看见的那种。”

    “这话可当人说不得的,”孟小婉抿着嘴压着笑意,不去看他,免得被张哲看见她笑会更加得意,“好歹是三百年香烟缭绕之所,若是毁于兵火,那便是真的可惜了。”

    小船顺着变窄的湖道灵巧的拐了一个弯,飘向了山下的竹制码头。

    当他们看到码头上的情况,张哲与孟小婉互相惊愕的对视了一眼。

    几十个老老少少的道士,背着偌大的行囊和包裹,正急匆匆的顺着码头边的小路往东走。

    领头一个正是与张哲见过几次面的清正老道。

    这老头力气颇大,背着双份的行囊,还扯着一个不大愿意离开的老道一路疾行。

    他也看到了急速飘来的小船和船头上的张哲。

    “张郎君,本观暂时歇业,请过几日再来!”

    张哲吩咐三七驾着船跟上这群道士,故意大声的呵斥清正。

    “你这老道好没道理,是你唤我来喝茶,怎的没到晚间就弃了祖业要跑?莫非是几杯茶都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