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84、金枝玉叶24

    八月中旬,北羌与大越再次交手,双方均是做好了决战的准备。

斜阳东升,如血一般的光芒染红了长空。

战鼓擂起,与厮杀声交织在了一起,响声震慑天地。

双方渐渐杀红了眼,城门口的黄土经由鲜血浸染,化作了一片惊心动魄的赤地。

这场决战从清晨一直持续到了日暮西斜之时,双方激战了整整一日,最终以北羌的失败作为了落幕。

大越鸣金收兵,不日即将返回京城。

此时大越境内已经开始乱成了一片,四海隐隐露出动荡不安的模样。

陆明琛所带领的北卫军一路走来,途径云州等地,被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的模样吓了一大跳。

战场上的杀戮固然可怕,然而百姓这些惨状更是触目惊心。

北卫军的士兵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去北疆一趟,大越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待到听到宏宣帝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克扣军粮,轻待士兵的事情后,更是心寒不已。

因此当自己的主将揭竿而起的时候,士兵们觉得这是顺应天意之举,纷纷响应。

刚下战场不久的北卫军与其他临时组建的义军不同,他们的血液中仍旧流淌着尚未燃尽的战意,一路披荆斩棘,势如破竹,一时间竟无人能挡。

而此时,太子长琴那一边的局势亦是一片大好,成功挡下了就差踏进成州的叛军。

宏宣帝得知此事很是高兴,龙颜大悦的结果便是他又无缘无故推掉了早朝,搂着新纳的妃子胡混了整整一日。

待到抵御叛军的军队进了城门,经由身边的内侍提醒才想起了这件事,随后也不曾露面,只是写下了一道奖赏的旨意让内侍带到了城门口当众宣读。

他的封赏没有令在场的人感觉荣幸,反而心中冷漠愈盛,皇帝已经无可救药了。

宏宣帝行事愈发没有分寸,许州官员千里迢迢赶至京城,上报许州秋汛,大水冲开了清河大堤,成千上万的百姓危在旦夕,十万火急,请宏宣帝拿个主意。

宏宣帝身边的内侍以皇帝正在休憩的理由,将其挡在了门外。

那官员在外头眼圈已红,堂堂七尺男儿,险些流下泪来。等就等吧,好不容易等到了宏宣帝睡醒,却依旧没有个章法。

户部哭着喊着没钱,实在是挤不出赈灾的银两。

宏宣帝问为什么,户部支支吾吾的说,库里的钱一是出兵迎战,二是大半都给皇帝准备生辰,修建新宫殿去了。

宏宣帝听得眉头直皱,想了半天竟说让下面的百姓多交些皇粮国税上来。

众臣听得只想苦笑,皇帝这是怕地方造反的人还不够多吗?整个大越不够混乱吗?

见大臣皆是不语,宏宣帝冷笑了一声,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了大越,多交些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关系。”宏宣帝语气强硬,显然是已经下定了决心。

这分明是要将天下的无辜百姓都逼上绝路!

大臣们要开口劝,宏宣帝却依旧起身离开,留与众人一个冷漠至极的背影。

兴许是嫌大臣们太烦,宏宣帝接连几日皆是没有出现在臣子的面前,也不理会任何人的求见,只窝在后宫,同一群妃子寻欢作乐。

忍了又忍,心系百姓,良知尚存的官员终究是放不下心,连写了好几封奏折传到了宏宣帝的桌案。

然而此举无济于事,宏宣帝连早朝都不上了,又怎么会理会这些人的奏折。

御史们无可奈何,却又见不得宏宣帝再如此荒唐下去。

几日后,宏宣帝忽而来了兴致,上了一回早朝。

先帝老臣狄光远当面上了奏折,在众臣面前怒斥宏宣帝继位以来的荒谬之举。

宏宣帝听得面色黑如锅底,一对眼珠子里腾腾烧起了怒意,隐隐露出凶光,正欲喊人将其拿下之时。

只见狄光远冲着宏宣帝砰的一声跪了下来,用低沉的声音说道:“臣以上犯上,论罪当诛。”他知晓以宏宣帝的个性,自己说了这番称得上大逆不道的话恐怕性命难保。但若是能叫宏宣帝清醒几分,顾及一些脸面,稍微将百姓的性命放在心中,他即便是也是甘愿了。

宏宣帝目光沉沉地盯着他,怒声道:“知错犯错,罪加一等。”

“君视民为草芥,民视君为仇寇。”望着怒发冲冠的宏宣帝,狄光远缓声说道,而后惨淡一笑,留下一句“陛下若再不知悔改,如此下去,国将不国,家难成家。”

在众人的惊呼中,往殿中的圆柱直直撞了过去,顿时鲜血四溅。

宏宣帝见此场景,心中的怒意顿时消散的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则是一阵惶恐,他面色白了白,尚未开口说话,龙椅座下的众人便围了上去。

看着倒在地上无声无息的狄光远,众臣皆是一怔,随后殿中断断续续响起了低低的泣声。

宏宣帝回了神,听见这阵哭泣,皱了皱眉头,本想出声呵斥,目光一转却看到了那圆柱上的红白之物,面色黑沉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