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7章 就那么一点点私心

    襄王自从将朝廷拨给荆湖剿匪的一百万两军资送出京城后,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地,心情一片大好,几天下来都是无所事事,除了吃饭就是看书,除了看书,就是带着儿子一起玩,陪着她的凤儿聊聊天。

    今儿吃过午饭,见着没什么事,便坐到书房看书去了,看着看着,小睡了过去。

    王妃端了一杯参茶走进书房来,见着襄王好像睡着了,将茶杯放在书桌上,本不想打扰,还是无意识地小唤了一声:“殿下,你要是困了,就到床上去睡吧,这样睡对身体不好。”

    襄王醒来,揉了揉眼睛,打开笑容,微微地笑了笑,小声道:“没事的,今儿天气有点热,加上好久没用心看书,才有点儿犯困的。”

    王妃端起参茶,放到襄王手中,微笑道:“殿下以前太忙了,那有时间看书,喝口参茶解解乏吧。”

    襄王接过参茶,喝了两口,放下茶碗,拿着王妃的手道:“以后不用给我泡参茶了,普通的茶叶就可以,生活得节省些。”

    王妃有些不解,温言道:“殿下,有什么难事吗?”

    襄王道:“三弟他们在荆湖剿匪,既要养着朝廷的那几万兵马,还要养着投诚的那些义军。这么久了,他们就靠着在下边募捐过日子,有可能连饱饭都没吃过几顿,挺难的。他们要不是实在没法子,也不会拿皇亲国戚开刀,对于他们一个小小的将领来说,那无异于自杀。可他们就是再难,也没向我伸过手,要过一文钱,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多好的一群人。他们在下边待着,为朝廷排忧解难,朝廷没给过他们一分好处,为我争权夺利,我没给过他们任何资助,他们不欠朝廷什么,更不欠我什么,可他们就是那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有好些人甚至连命都搭了进去,还连个好评都得不到。”说着,说着,落下泪来。

    王妃掏出手帕,递了过去,安慰道:“殿下,我那天没想到他们有这么难,我姑爷有那么坏,你别怪我。”

    襄王擦过眼泪,握着王妃的手,轻轻地拍了拍,微笑道:“我怎么会怪你呢,听到那样的噩耗,换成谁都会激动的。但我们生活在皇家,不能太情绪化,什么事都得先静一静,那样就不会伤害好人。以后我们的生活用度能省就省点吧,不管能省出多少,都往下边送去,也是我这个做主子的一片心意。”

    王妃道:“好,都听殿下的。”

    就在这时,温良玉手里拿着一封书信,激情满怀地走了进来,连招呼都忘了跟王妃打,欢笑道:“大哥,喜信啊。三弟已攻下了鼎州,杨尧惨败。”将书信递给襄王。

    襄王接过书信,一看,站了起来,欢喜道:“好,攻下了鼎州,就等于剿匪成功了。好啊!二弟,就那么点兵马,朝廷一两银子没给,这么点时间,就攻下了鼎州,老三真不愧是我三叔的徒弟啊。”王妃跟着高兴起来。

    良玉欢喜道:“大哥,怎么回信啊?三弟手上可有两万多降兵了,朝廷拨下去的军费可能还要过好几日才能到呢。”

    襄王从椅子边走了出来,走了走,回过头来,慷锵有力道:“就回八个字,便宜行事,无需顾虑。”

    良玉听过,高兴道:“好,就这么回复。”

    襄王端起茶杯,对着王妃道:“去给二弟也泡杯茶来。”王妃高兴地走了出去。

    良玉对着襄王道:“大哥,荆湖剿匪马上就要结束了,你得帮三弟想想出路了。”

    襄王听过,往椅子坐了回去,对着良玉道:“坐下说。我母妃的意思是不要让他入京,你怎么看?”

    良玉坐了下来,静了静,想了想,微笑道:“贤妃娘娘说的极是,要是三弟入京,无异于虎入平阳。大哥也会变成了没了爪牙的猛虎,没了翅羽的雄鹰了,不让他入京,乃是上上之策。”

    襄王听过,思虑了一番,轻声道:“那让他到襄樊练兵吧。”

    王妃端着两杯茶,走了进来,放到桌子上。

    良玉道:“大哥打算让他操练几万兵马?”王妃将一杯茶往良玉身边移了过去。

    襄王道:“二弟此话怎讲?”

    良玉道:“大哥,现在三弟手上有两万多官军。要是大哥想让三弟操练四五万兵马的话,就可以让三弟在荆湖降兵中招收两万来兵马,既能节省出一笔安抚费用,还能降低重新出现叛乱的几率,一举三得。”

    襄王有些疑惑,忧虑道:“二弟,这样是不是有点不妥啊?”

    良玉道:“大哥,你可以先去探一探陛下的意思,他要是默许,就这么办吧。天下要是再有变故,没有一支愿为朝廷卖命的精兵,是危险的。”

    襄王道:“好,我马上就进宫,问问父王的意思。”

    良玉道:“大哥,你先去贵妃娘娘那里,跟她讲讲其中的要害,请她陪着你一起去见陛下。要是贵妃娘娘愿意帮忙,陛下可能会同意的,陛下只是怕你的实力过大,心地不善,会对他构成威胁。人有时是脆弱的,容易滋长猜忌之心。”

    襄王起身,对着良玉道:“好。”从椅子边走了出来,就向外走去。

    良玉一把叫住,拿着信道:“大哥,这个带上,以后只要是荆湖来的信都给娘娘看一遍吧,了解与信任。”

    襄王走了回来,接过信,高兴的向门外走了去,温良玉跟上。

    王妃见之,轻声道:“二叔,你的茶。”

    良玉回头一笑,走了回来,端着茶杯,小声道:“谢谢嫂子。”走了出去。

    王妃跟出房门,看着两个匆忙的背影,极为心疼。

    襄王走出府衙,坐上马车,直奔皇宫。

    入得宫墙,拜见贵妃娘娘去了。走进殿厅,行礼问安后,拿出江陵快马加鞭送过来的书信,递上前去。

    娘娘接过书信,认真看过,极为高兴,欢言道:“你看这些个孩子,轻装上阵,没得到朝廷一两银子的补助,两个月不到,就能清剿匪盗,还荆湖一片安宁,真是不可思议。郑经剿匪两年多,匪盗还越剿越多。”

    襄王见贵妃娘娘高兴,趋上前去,笑容甜蜜,迎合道:“娘娘,九弟他们曾说,天下要想真正的安宁,有六件事必须做。”

    贵妃听过,微笑道:“他们说的那六件事啊?”

    襄王微笑道:“九弟他们说,打残北方政权,开疆拓土,解除边疆隐患,为其一;消除地方豪强势力,让其军政分开,永除藩镇之患,为其二;精简地方官员,缩减财政开支,减轻百姓负担,为其三;加大开科取士,以才德选定治国人才,为其四;加强对商人阶层税收征收,为其五;兴修水利,护住国家根本,为其六。我听过,也觉得很有道理。”

    贵妃听过,极为欢喜,微笑道:“这些个孩子,哪能一下子做这么多,怎不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襄王微笑道:“娘娘说的极是。您想啊,要想把后边四件事做好,就必须先做好前面两件。只有消除了强大的地方势力,朝廷的决策才能完好的落实到位;消除了北方隐患,朝廷才不需要时时养着那么多军队,就可缩减财政开支;节省了财政开支,就不需要时时盘剥百姓,也就不会搞得天怒人怨,就不会出现荆湖这种农民叛乱;不征收商人税收,都去经商,谁来种地,谁来养活这天下万民;种地者靠天吃饭,讲究个年成好坏,兴修水利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加大开科取士,读书人不分贵贱,就能让那些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来帮朝廷打理江山,共理天下,他们也就不会老想着走别的门路来展示自己的才华。那些个门阀世族啥事都没做,把天下的好资源都占光了,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