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三章 风水周

    顺着记号跟着风水周往这个仅两米多高的溶洞里面走,走了十几步,就到了洞的尽头。只见那洞壁上,赫然挂着一个直径半米多,边缘细腻齐整的狭长洞窟。我听唐瘸子说故事多年,对这种样貌的洞穴并不陌生,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盗洞。&1t;/p>

    &1t;/p>

    阿霞也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盗洞,不由得惊叹那洞口边缘光滑整齐的切口,感叹打洞人的技艺精绝。连一向沉稳的大川叔,也忍不住是轻声夸赞风水周本事大,竟然能巧借溶洞因势象形,一个人打出这么个牢靠巧妙的入口。说着,他掩饰不住兴奋,撸起袖子,摩拳擦掌,紧跟风水周钻进了盗洞。我见连身强体壮的大川叔都能轻松地钻进那椭圆形的洞口,寻思到我和阿霞通过应该不成问题,也就跟了上去。&1t;/p>

    &1t;/p>

    忽又想到,风水周几番听到夸赞,以他平时的个性,竟然既不得意,也不撇嘴,反而含糊其辞,不置与否,心中不禁起了嘀咕。爬着爬着,越觉得古怪:看风水周五短三粗的身材,年轻时怕也只是个瘦猴模样的人物,打这么个彪形大汉也能轻易通过的盗洞,难到不显得有点浪费?心头疑云一起,不由得想起在微波站照顾阿霞的间隙,断断续续听大川叔所说,风水周的年轻时的经历来。&1t;/p>

    &1t;/p>

    风水周从来就不是个本分的人,但肯定算得上是一个聪明人。&1t;/p>

    &1t;/p>

    他年轻时正赶上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别人个个服从安排,就他挑三拣四,占着家里成分纯正,跟组织上讲条件,也偏生遇到个经历过抗战,生性耐心又特别看重工农青年子弟的指导员,硬是把他从本来要去的甘肃,换回到本籍的云南,就在这离家不远富县里指导员的一个革命战友、时仍生产工作队队长的老宋家落脚。&1t;/p>

    &1t;/p>

    知青插队到这里后,风水周过得也算安分守己,每天跟着老宋头,带着县里的工作队,进山给沿路的村寨宣传政策,帮言语不通的少数民族同胞改良土壤,顺便教授汉话,也算为组织作了不少贡献。就这样度过了农忙时节,渐渐地,事儿没那么多了,老队长带他走熟了路线后,也就不管着他了。只喊他每天巡一遍大小村寨,带老乡背背语录,也就没啥安排了。革命老前辈交待的,风水周自然是做得非常到位,只是这些事儿,半天就完事了,剩下的时间,过惯忙碌日子的风水周,反而觉得难以打了。人一闲起来,不由得就会去想些歪门邪道的东西,而风水周,却不是一般人,他琢磨的东西,自然也不是常人能想象的。那玩意儿,不是别的,正是当时破除四旧时重点肃清的传统文化糟粕,旧时代风水先生们的必修课,俗称:&1t;/p>

    &1t;/p>

    奇门遁甲。&1t;/p>

    &1t;/p>

    这门学问,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按理说已经难以掘溯。偏生风水周走访的一众小山村中,有个以前在三清山道观里接引香客的道人,被当地工作队拔了道观撵回富县老家后,打回原形,做回农民。本来这人长得也就老实巴交,混人群里也属于那种普通的大众脸,风水周却因为一件事,对他印象尤其深刻。&1t;/p>

    &1t;/p>

    那是工作组整修山里水田排灌渠时的事情。生产队里的成员,包括风水周,一众人各自带了十几个当地老乡,凿山砍树,挖沟翻壑,打算引来山泉,灌溉干涸已久的梯田。只见漫山遍野的人热火朝天,干了四五天,一鼓作气顶着高涨的生产热情,把层叠的陂沟,从顶而下,挖出了大致的形状。眼看成果初现,一时间,人人喜笑颜开,家家奔走相告,老队长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才送走那个,又迎来这个,只差提前上报工程胜利了。&1t;/p>

    &1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