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章 李太玄论道,长孙无忌佩服(1)

    在厢房里面,长孙无垢像献宝一样拿出李太玄用钢笔写下的那首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给到长孙无忌看,长孙无忌入眼的是28个写的很小的字,在他的认知中毛笔是不可能写这么小的字的,于是就比较疑惑的问道:“不知李小弟是如何把字写到这么小的?”

    李太玄呵呵一笑,拿出自制的钢笔后说道:“我一直都用不好毛笔,就想着如何做一个更适合书写的工具,最后就做出来这支笔,想着书写就比较方便了。也便于携带和作图。”说完还打开钢笔在宣纸上书写起来。

    一首白居易的《除夜寄弟妹》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跃然纸上,当然李太玄写的是楷书,后世用的最多的也就只有正楷了。

    长孙无忌直瞪瞪的看着李太玄流畅的写下这篇诗文,直接把李太玄惊为天人,一为李太玄发阴的钢笔,二为李太玄的文采。

    等李太玄写完后,迫不及待的拿过钢笔,仔细的观察了一会后,在宣纸上试着写了起来,使用钢笔的感觉比毛笔好了很多,而且还不累人,毛笔用久了手腕就酸的不得了。钢笔就没有这个感觉。

    看完钢笔后几人就聊了起来。

    高履行看着李太玄说道:“李小弟,家住何处,可有考取功名?”

    李太玄:“我家在洛阳西郊的李家庄,未曾考取功名。小弟能力有限,读圣贤书不行,偏好杂学、制造这些。”

    高履行可惜的说道:“李小弟应该多读圣贤书,考取功名步入朝堂啊。杂学小道尔!”

    李太玄一听,心里就觉得好笑,这个时代还真是那样,如同后世记载的一样,读书只会去读那些圣贤的书。对于其他的学说都比较排斥。唉!该死的时代局限性。在后世,这些人连工作的找不到,除了在大学教书。李太玄就是属于那种对文学,对古文献没有一点兴趣的人。然而在现在,却不能变现出来,要不然就会沦为异端了。

    于是李太玄若有所指的说道:“我不这样以为,杂学、制造才是大道,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治理国家也不能光靠圣贤学问啊!”

    高履行与长孙无忌一听就摇了摇头说道:“制造只是奇yín技巧而已,圣贤学问才是治国安邦之学问。”

    李太玄笑呵呵的对着两人说道:“小弟不敢苟同,我有一问,从古到今,王朝更替,战争频发,武器的进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从早期的石器,到后面的青铜武器,再到现在的钢铁武器,从步战到骑战等,这些进步是圣贤学问推动的进步还是制造学问推动技术的进步?”

    说完后又继续道:“国何以安?无不是民能吃饱穿暖不受穷有书读不愚昧而已。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还是靠圣贤学问?圣贤学问能否让庄稼产量提高还是能让天下百姓都能吃上肉,还是能让天下百姓都能有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