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8章 太子当政

    陈行天当即下令,在全国推广这种雕版印刷方式。

    陈牧将雕版制作和印刷的方式详细地记录下来,交给了陈行天。

    而先前被陈牧召的十个木匠也得到了一笔丰厚的奖赏。

    至于陈牧,陈行天对他也是越发赏识了。

    不仅大部分朝廷政事都和陈牧一起商讨,就连大臣们递上来的奏折也全部让陈牧先看一遍。

    对于这些,陈牧当然是求之不得。

    每多看一份奏折,他就能更多地掌握这个国家的情况一分。

    同样,也能更加了解递上奏折的那个大臣。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陈牧渐渐对朝中大臣们的情况有了一些初步认识。

    有的忠心、有的胆小、有的贪财……

    身为帝王的陈行天整日被这些大臣们包围,或许感受不深。

    但陈牧以自己的现代思维来看待这些时,就显得一目了然了。

    比如说之前处处反对自己的那位张大人。

    他不仅是对陈牧抱有成见,而且心胸狭隘。

    只要有人在朝堂之上说了一两句对张大人不敬的话,陈牧必然很快就能看到张大人参奏那人的奏折。

    只可惜张大人位高权重,又掌管国库财政。

    这个位置的官员不可轻易变动。

    更替官员事小,但国家财政事大。

    更何况这位张大人虽说人品一般,但自从陈行天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坐在这个位置上了。

    多年以来也没有出过什么太大的差错。

    而且如果更换张大人的职务,牵扯的范围太广太麻烦。

    因此即使他偶尔做法确实欠妥,陈行天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了。

    但陈牧可没有那么好的脾气。

    想让我惯着你?门都没有。

    我朝中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能胜任这个职位。

    合适的人多得是,凭什么你能一直待下去?

    带着这个想法,陈牧几次向陈行天提起了替换张大人的想法。

    但陈行天每次都回绝了。

    原因很简单。

    第一,是担心因为变更如此重要的职位而导致国家财政出现状况。

    第二,是因为张大人毕竟是朝中元老,无故革职必然不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张大人在朝中多年,又位高权重,所以朋党众多。

    面对这种政治团体,如果没有足够令人信服的原因,即使是陈行天也做不到惩办张大人。

    再加上由于张大人心胸狭隘,朝堂上敢反对他的人也不读。

    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

    张大人职位高、势力广,不好管。

    “若是能找到张大人违逆国法的铁证,到那时再办他也不是不可以。”

    最终,陈行天只能这样告诉陈牧。

    对于这个,陈牧倒还是有些想法的。

    从张大人各方面的表现来看,这肯定不是个忠厚善良之辈。

    而这样一个人坐在这个位置上,几乎是没有可能不贪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