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22、第二十二章·灯会

    第22章

    刘拂望着跳动的火烛,许久没有说话。

    春海棠忍不住推她:“心肝儿,你没事吧?”

    端壶灌了口凉茶,刘拂被冰得一个激灵,然后默默摇头。

    她没事,她只是需要消化下刚才听到的,那个让她心惊肉跳的消息。

    “可别烫着!哎不对!”然后她又听到春海棠的惊呼,“我的心肝儿!你可不敢喝这冷的!”

    今日还自诩急智的刘拂觉得,她有些跟不上海棠姐姐的思路。

    她托着下巴,只觉女人的心思,真的是很难猜。

    “你已快十四了,成人的时候左右就在这一年,要是疏忽了,日后可要懊悔终身。”春海棠扯起嘴角笑笑,“眼见着你是有大出息的,我也盼着,你能有我没有的圆满。”

    想起“成人”指的是什么,刘拂突地哽住。这大半年来的安逸,已让她将这个大敌抛之脑后。

    前世她为了不因小日子露出马脚,不知费了多少功夫掩盖。每到时间,都恨不得自己是个石女。子女血脉之事,更是想都未曾想过。

    在脑中构想了一下自己牵儿抱女挺大肚的模样,刘拂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不过这话,是绝不能跟春海棠说的。

    按着勾栏院的规矩,出堂的姑娘需要长期服用避子汤。像春海棠这般手中有钱还未脱离苦海的,多是因为已经坏了身子。

    海棠姐姐虽是有意用哀兵之策,却也是真心希望,她能如寻常女子般美满和乐。

    “你看!可是冷着了吧!”春海棠顾不得卖惨,着急忙慌地去外面给她叫热水。

    刘拂叹气,放下茶盏,用执杯的手盖在春海棠的手背上:“姐姐放心,我不冷的。”她顿了顿,见春海棠又恢复了哀切神态,才无奈道,“咱们来细谈谈你方才说的事。”

    民间早有锁骨观音的传说,即美貌妇人以交合诱纵欲者颂佛经,使人绝yín.欲。

    但要不是春海棠明言,刘拂就是再如何聪慧也猜不到,金陵城每年上元灯会上,坐在花车前头莲台上的观音菩萨,是从每年各勾栏院新妓中选出来的。

    借着天香宴的光,饶翠楼的碧烟姑娘以无人可夺之势,成了今年扮观音的第一人选。

    刘拂揉了揉眉心,被这从不记录在册的民俗打得措手不及。

    不过短短几个时辰,她的计划已一变再变,几乎要跟不上世事变化。

    “现在秦淮河岸谁人不知,咱们饶翠楼有二宝,天香与国色。”春海棠干笑着示弱,“若非推托不过,我也不会不等你答应,就自己应下。”

    这种约定俗成的事,并不是春海棠独个一人就能左右的。

    刘拂并不怪她,方才苦恼,也是因为还未想到要如何应付方、蒋、周三人。

    但春海棠“不能推拒”的话,有多少水分在,两人心知肚明。

    饶翠楼大起大落,从曾经的客如流水到门可罗雀,再到如今的宾客满座,若说春海棠不想趁着上元灯会扬眉吐气,便是单纯如望日骄都不会相信。

    这样小女人的心思,刘拂很能理解,却不能放任她日后继续施为,坏了自己寻东家的大计。

    她本想着在上元节前做些小动作,好借病借伤顺利推拒。但脑中灵光一闪,想起建平五十四年将发生的一件大事,决定只吓吓海棠姐姐就好。

    刘拂正色道:“说起来,还未告诉姐姐一个好消息。”

    春海棠微愣:“什么?”她的思绪终于从上元灯会中拔出,又惊又喜地看向刘拂,“你今日、今日可是碰到了贵人?”

    昨日准备衣衫时刘拂曾说过,今日赴诗会,只是个开始。

    那这意料之外的喜事,只能是比预计的更进一步。春海棠捏着帕子的手颤了颤。

    见她神色,刘拂便知自己震慑她的思路是对的。作为下九流的妓子,春海棠对刚刚得中进士的从六品翰林都畏惧非常,更别说其他。

    金陵虽富,世家大族虽多,但与掉枚瓦片就能砸三个权贵的京城相比,也不过尔尔。

    而以今日那三人的身份,放在京中也是一等一的显贵。

    刘拂点头,压低声音数道:“一是被圣上夸赞‘甚肖其父’的武威将军府少将军;一是康平伯府孙辈中有名的才子;还有一个,是祁国公府的嫡出公子。”

    她很是用心地夸耀了一番,更将三人的出身显赫、前途无量着重描述。

    直悔得春海棠瞠目结舌,面色阵青阵红,满心懊丧。

    “我本与三位公子约好,上元节共赏烟花。”刘拂一叹,十分苦恼,“也只能缓缓了。毕竟我是以男子身份与他们相交,只盼公子们一时气过,不要积怨。”

    春海棠急道:“我、我这便去与她们讲……不,我这就使人去请大夫。”

    刘拂按下她,认真道:“可是姐姐,如此一来,咱们的面子就要被她们踩进泥里去。”

    答应后又推拒,本就眼红的人,更会下死命诋毁饶翠楼。

    真只是放同行鸽子,倒也没什么可怕的。最重要的是,甚少见客的碧烟姑娘将坐花车巡城这件事,在春海棠拍板定下后,已经传播出去。

    金陵城中的风流客里,大抵只有今日参加诗会刚刚归家的徐思年不知道了。

    而因着天香宴的缘故,恐怕那些曾来尝过的老饕也已口口相传。

    明明是在冬日,春海棠却急出一头汗来:“这可如何是好!我就不该先答应!”她紧紧拉着刘拂的手,几乎整个人都贴在她身上,“好碧烟,好心肝儿,你可要想想法子。”

    刘拂蹙眉不言,满脸苦恼。

    待春海棠急了一会,刘拂才做出一副终于想到对策的模样,合掌道:“姐姐,不如你去与她们商量看看,观音另选她人,我退居次位,扮莲花座下龙女。”

    与观音扮相不同,龙女衣着并无定式,更因有真龙御水不沾凡尘的传说,便是以薄纱覆面也无妨。

    至于其他妓馆会不会答应……刘拂抿唇一笑,并不担忧。

    观音与龙女哪个出彩,根本不必说。

    “与人做配,岂不委屈了你?”

    刘拂垂眸,掩去一晃而过的精光:“为了以后的好日子,为了一众姐妹少受欺辱,这又算什么呢。”

    当跨过年去,平淡无奇的建平五十二年就已结束。用一整年的时间去做铺垫,才会在建平五十四年的数件要事中,不露痕迹地达到目的。

    刘拂玩着发尾,唇边浮现一丝意味不明的笑。

    她望向一脸愧色的春海棠,甜笑道:“姐姐若觉得对不住我,待我生辰时,就打扮一场好了。”

    春海棠看着难得撒娇的少女,笑着将人揉进怀里:“我的心肝儿,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

    直到年前,刘拂都未再去见过那三人。只间或通过徐思年传信,假称自己去苏州访友,待节后才归。

    徐思年坐在外间,翘着脚捧着茶盏,隔着房门对内室的刘拂轻笑道:“我好好一个同知公子,金陵才子,倒成了传书的雁儿了。”

    刘拂的声音从里面传来:“如此劳烦,实在不好意思。”

    她理好衣衫,抻平袖摆,掀帘出来。

    “松风兄,你看如何?”

    少女声音淡淡,透着一股子浓厚的无奈,与不情不愿。

    徐思年闻言放下茶盏,回首望她。

    室内静静,无人作声。

    与预想的情况实在不同,便是天子动怒也能淡定自若的刘拂,也难得地起了些忐忑。她拽拽衣襟,蹙眉道:“不妥?”

    说着就转身,准备回去。

    徐思年心中一悸,急急拦她:“阿拂误会了!”

    刘拂停下脚步,奇怪的望向他:“松风兄?”

    徐思年见刘拂停下脚步抬眸看向自己,恍如雷殛般愣了愣,腾地涨红了脸。

    “松风兄?”

    少女一袭烈烈红衣,与平日冰雪般的冷艳完全不同,大开的坦领露出白嫩的纤细脖颈,红唇开合间柔声吐出他的表字。

    徐思年只觉心眩神迷,眸光乱颤撒手后撤,心中又是羞窘又是失落,五味杂陈难以言喻。

    枉他号称花中常客,自诩金陵第一风流人,今日竟是同个没见过女子的憨小子似的,面子尽失。

    可这样的阿拂,却让他觉得陌生的紧。

    浓艳多情顾盼生辉,与十数日前的风流不羁完全不同。明明只是换了身衣服打扮,却像是换了个人。

    只觉自己胡思乱想,徐思年尴尬不已,干咳一声:“阿拂……”

    刘拂袖手而立,笑道:“我还以为是吓到了你。”

    “怎会!”

    刘拂近来打着为登台做准备的名头,其余客人一概不见。而此时临近年节,汪然早已归家,于维山身为金陵首富更加忙碌,早在一个月前就提前向刘拂赔礼,说要到明年二月才能抽出空来相见。

    是以自诗会之后的十几日里,整个金陵唯一见过碧烟姑娘的外人,就只有徐思年一个。

    她心知徐思年定也繁忙,所以没有要事从不邀他。今日请人过来,实在是因为对扮龙女时的打扮有些彷徨。

    琴棋书画君子六艺、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刘拂无一不通无一不晓。唯一苦手的,就是如何打扮自己。

    因着她不想错失与那三子交好的机会,在与春海棠交谈过后,就写信延迟了那日见面的时间,准备自花车游城后立时换装,与他们在秦淮河畔会面。

    为了不暴露身份,两套扮相的差别越大越好。

    春海棠与望日骄用心为她挑了几身衣衫,如今身上的这套,与她本人最不搭调。

    就像为牡丹配上寒梅的冷香,不是不好,只是奇怪。

    “松风兄。”刘拂原地转了个身,站定后颇不自在地又扯了扯袖子,“会不会太奇怪?”

    哪里奇怪?哪里都怪!

    徐思年苦笑:“我听你本意,是为了不让方兄等识破身份?”

    刘拂点头。

    “那就不必担忧了。要不是我亲眼见到,只怕那天也认不出你。”

    刘拂大笑:“随心所愿,就定这套。”她见徐思年脸色不对,便携着对方的手将人引至桌前,又斟了杯热茶与他,“可是近日累着了?早知就不麻烦你了。”

    同知之职在地方仅次于知府,徐思年身为徐大人的独子,节前为了应付往来连功课都暂时停歇,可见繁忙。

    刘拂也曾疲于应付各方人马,很是同情地拍了拍徐思年的肩头,笑道:“这茶中放了安神的瓜片,若真累的不行,不如在我这里小憩片刻。”

    她说的自然而然,不含丝毫旖旎情思。随手将松散的头发拨至耳后,见徐思年仍愣愣坐在那里,刘拂忍不住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

    “松风兄?”

    这般随性洒脱的,才是他的阿拂。

    之前的若有所失荡然无存。徐思年惊觉自己一直在胡思乱想,不由哑然失笑。

    皮囊皆是幻象,是他入了迷障。

    徐思年遮掩道:“近日白天烦乱夜晚苦读,确实有些不济。方才一时走神,便将思绪困在了昨日所温的书上。”

    大半年时间,终于将话题引到了科举书本。

    刘拂眸光晶亮,很是欣慰。

    “竟如此刻苦,徐大人不是已放了你的假?”她坐到他对面,状似无意般问道:“是哪一句?竟能让徐大才子为难。”

    徐思年笑道:“三日不读面目可憎,人人羡我可得碧烟姑娘青眼,你若因此将我拒之门外,岂不让他们看了笑话。”

    刘拂大笑:“你且放心,这门总是为你开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不带丁点儿暧昧的话,却让人怦然心动。

    见徐思年又在愣神,刘拂戳了戳他:“说正事呢!莫发呆了!”

    想起她所述幼年经历,想起诗会上她的惊才绝艳,徐思年只觉得口中泛苦,为她不甘。明明天生聪慧,只因女子的身份和一个愚钝善妒的老子,自此沦落风尘安乐不再。

    阿拂处处皆好,唯一的错处,就是没有选择出身的机会。

    也难怪她听到诗书会这般欣喜激动。

    徐思年看向刘拂的眼神中更添三分怜惜。他清清嗓子,随意捡了一段不甚明悟的:“乃‘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一句,是……”

    他看着刘拂那张明艳的脸庞,突然意识到,自己为何会在这一句上纠结许久。

    因这短短十个字,已成了他的心魔。

    那日在诗会上,徐思年就已看出刘拂所求为何——她要用自己的能力本事,为饶翠楼,为她自己找一个坚实的靠山,好让浮萍般的女子有枝可依——而这本事,绝不是色相与肉.体,而是能压得张智、李迅哑口无言的才学。

    徐思年深知自己的处境。作为同知之子,他自能护佑一个妓子,却无力在父亲迁任之后,还能继续护住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