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4章 圣人,您小瞧了澄心堂

    就是眼前这个老男人,缔造了古代的盛世巅峰。

    前半生的李隆基,无疑是一个明君,他的朝堂上,贤臣辈出。

    后半生的李隆基,穷兵黩武,奢靡享乐,堕于政务。

    李隆基,一辈子都活在李世民的阴影下,一辈子都在追逐天可汗的身影。

    所以,从开元到天宝,军费从两百万贯,直接暴涨到一千二百万贯,到了天宝末期,近一千五百万贯。

    为了在自己入土之前,超越太宗皇帝的文治武功,他不惜采取了极其危险的权力游戏:给节度使放权。

    有人说他晚年昏庸,他并非昏庸这么简单,而是偏执,偏执遮蔽了他的双眼。

    大唐朝堂上和地方节度使,都是有一层又一层的权力平衡的。

    这是李隆基高超的帝王权术的结果。

    说李林甫专权,那也不过是李隆基授意的而已。

    说李林甫打击太子,那更是在李隆基的刻意放纵之下。

    李林甫是如此聪明的人,但他从来不敢对李隆基有半分忤逆。

    为什么?

    因为李林甫自己知道,自己根本就不可能玩得过李隆基。

    他自己也不过是李隆基的提线木偶而已。

    但历史的讽刺在于,就是这样一个心志和手段都全线一流的君王,在位的后期,强盛的帝国硬生生腰斩。

    李倓心中不由得感慨,这证明了什么?

    这再一次证明了,历史其实也不会因为一个人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有人说李隆基活得太长了,才导致安史之乱。

    其实李隆基死得早,也会发生叛乱。

    因为李唐开国一百多年,整个社会的资源已经全部被上层垄断,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关中地区和河北的矛盾,京畿和藩镇的矛盾,世家门阀与寒门之间的矛盾,底层百姓与上层的矛盾。

    还有大唐与吐蕃的矛盾,大唐与阿巴斯王朝的矛盾,以及大唐与周围所有异族的矛盾。

    这些矛盾,根本就不是现在的李隆基能解决的了。

    也不是李林甫能解决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形成的大势,岂能因某一个人而随意改变呢?

    所有的权谋,在这样的局面面前,不过是挠痒痒而已。

    大唐需要新的秩序了。

    需要一场全面的变革!

    李倓坐下来后,显得很乖巧。

    “建宁,听说澄心堂是你一手操办的?”

    “孙儿平日里喜欢写写字、读读书,但纸张数量不够,于是孙儿便想着自己造一点纸,没想到让孙儿遇到了从成都到长安的一对兄妹,澄心堂的纸都是他们造的。”

    “原来如此,这兄妹二人可真是有才。”

    “他们世代造纸为生。”

    “他们现在在澄心堂?”

    “是的,就在澄心堂。”

    “有空,我也要见一见。”

    “能见大唐圣人,那是他们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建宁,你知不知道这一次造纸,有人说你私下聚众笼络人心。”

    “大父恕罪,孙儿是万万没想到会有人如此说,不然孙儿就不造纸了。”

    “诶,你这澄心堂现在一天两万张纸,不造多可惜。”

    “大父,其实现在澄心堂,一天能出六万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