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章 事情败露

    “辛苦了,李大人,我这就进宫面呈皇上!”朱同合收起名册,起身就要进宫。

    “朱大人客气了,这是卑职分内之事!”左侍郎李肖军赶忙退在一旁,垂手而立。

    朱同合跨出大门,乘轿去了皇宫。

    李肖军看着朱同合远的背影,心里高兴之极,此事如果成了,也算是为武陵王立了一大功!武陵王曾亲口对他说,朱同合之后,吏部尚书就是他李肖军的了,左侍郎是从二品,吏部尚书是从一品,中间虽然还隔着一级,但武陵王承诺如果耿启顺能顺利当上苏州知府,官升一级。李肖军是知道武陵王的能量的,毕竟人家是皇五子,还手掌兵权,让自己官升一级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朝中的好多人也都是通过武陵王加官进爵的。

    想着这些,李肖军也迈出了房门,美滋滋地回自己房间去了。

    “皇上,吏部尚书朱同合觐见,正在宫门外侯旨!”李安抱着拂尘,弯着腰,看着皇上的脸色。

    “宣!”皇上没抬头,手里的毛笔蘸了蘸朱砂,然后不停地在奏折上写写画画。

    “喳!”李安回了一声,退了出去。

    “臣吏部尚书朱同合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朱同合随李安来到皇上面前,甩了甩马蹄袖,屈膝跪倒,匍匐在地,不敢抬头。

    “朱爱卿免礼!”皇上把毛笔放在笔架上,侧过身,正对朱同合。

    “皇上,微臣回去之后,就查阅了河南祥符知县许士真、山西平遥知县耿启顺的三年京察大计,二人均在七品前十,皆为良臣啊,皇上洪福齐天,能有如此官员,是我朝大幸啊!”朱同合说着,双手捧着名册举过头顶,要呈给皇上。

    李安见状,连忙走了过来,接过名册,举过头顶,呈给皇上。

    “嗯,不错,二人能有如此政绩,也归功于许相国和忠祥的教导啊!”皇上话一出口,朱同合立马捕捉了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

    许相国,是官称,而忠祥却是名字,皇上又叫得如此亲切,看来,忠祥在皇上心目中远在许相国之上啊!

    “朱爱卿,这名册上,耿启祥位于许士真之前,官员擢升还须依此为准啊!我看就让启顺去苏州吧!”皇上看了看第一页,又依次往下翻。

    启顺!又是一个皇上叫得亲切的名字。看来自己还真得不能得罪领侍卫内大臣耿忠祥和当朝太子啊!

    “皇上,臣有下情容禀!”朱同合说完,侧头看了看怀抱拂尘站立一旁的刘安。

    “喳!”皇上一挥手,李安抱着拂尘走出门外,还特意关上了房门。

    “朱爱卿,说吧!”皇上见李安出去了,微笑着对朱同合说。

    “皇上,您仔细看下名册,这名册被人动了手脚,墨迹新鲜,装订名册的线也是新换的。”

    “嗯?”皇上从书案上拿来名册,闻了闻,又看了看装订线。

    “朱爱卿有何看法?”皇上脸上的微笑消失了,一股杀气令朱同合两股颤栗,汗出如浆。

    事关许相国和领侍卫内大臣,背后更有太子和五皇子,其中任何一个人站出来,都能像捏死只蚂蚁一样弄死他。朱同合不想得罪任何一方,但苏州只有一个知府之位,无论是许士真还是耿启顺,谁当上苏州知府,朱同合都会得罪一方。

    架在火堆上烤,是朱同合此时最深的感受。唯一救自己的办法就是取得皇上的信任,获得皇上的庇佑,让皇上当着众大臣之面亲口任命苏州知府。

    皇上一言九鼎,又有谁敢说个不字?

    “启禀皇上,京察大计名册由吏部左侍郎李肖军主管,此名册也是他刚刚面承于我,此事与他有莫大的干系,修改名册定有不轨之心。微臣以为,应彻查此事,确保京察大计公正无私。”朱同合根本不敢抬头看皇上的脸色,他知道,此时的皇上肯定动怒了。

    “朱爱卿,此事本是你吏部之事,出了修改京察大计之事,你可知罪?”皇上“啪”的一声将名册重重地摔在书案上。

    “微臣有罪,请皇上治罪!”朱同合吓得赶紧屈膝跪倒,匍匐在地,不停地磕头。

    “念你洞察秋毫,及时发现名册被人调换,恕你无罪,平身吧!”皇上的口气缓和了些。

    “谢皇上!”朱同合缓缓站起身,他知道,自己的一难已经过去了。

    皇上沉吟了一会儿说:“朱爱卿,名册之事出自你吏部内部,但所牵涉之人皆为我朝重臣,你回去秘密彻查此事,查出背后真相,再奏明于朕!跪安吧!”

    “喳!”朱同合接过名册跪拜。

    辞别了皇上,朱同合心里一阵轻松,压在心上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被搬开了。这事很明确,动名册之人肯定是左侍郎李肖军!这个李肖军,胆大妄为,权利熏心,经常在关键的人事上动手脚,朱同合早想收拾他,但左侍郎可是从二品啊,也不是朱同合这个从一品想收拾就收拾得了的。此事真是天赐良机,有了皇上的金口玉言,踩死这只蟑螂还不容易,这就叫多行不义必自毙!

    回到吏部,朱同合命人唤来左侍郎李肖军。

    “李大人,这名册你动过手脚?”李肖军还没前来施礼,朱同合直接开门见山。

    “朱大人,此话怎讲?”李肖军心里一惊,想着背后有武陵王撑腰,随即镇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