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章 缑山书院

      床很大,小窦娥在上面滚来滚去很是欢喜,对马忠准备的住所非常满意。两千里的路程耗时两个多月走完,讲道理确实是太慢了,李继甚至都没有感觉到一丝疲倦。大概是得益于婴儿时期吃的苦,还有这几年的锻炼,即使李继看起来还很瘦弱,但实际上身体素质却是十分不错的。

  洗了把脸坐在床沿上,李继想起刚刚遇到的的公孙瓒,以他的眼光,怎么看他都与三国里那个穷兵黩武的莽夫形象联系不起来。只让人感觉是个豪爽的大哥,给人的印象非常好,武艺高强不说,不经意间还能有着不错的急智。这让李继心里不由得暗自嘀咕,不能再相信自己记忆中固有的印象了,如果谋划未来时拿史书上记载的当作参考的话,可就不仅仅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结交曹操的计划要酌情修正才是。

  又想到刘备,李继嘴角便忍不住一阵抽搐,被一旁的窦娥发现了,赶紧爬过来给李继揉捏面颊。李继笑着推开了小丫头,却惹得她一阵不满。那刘备完全就是一副熊孩子做派,一路上缠着李颙不停的询问雒阳各种玩耍的地方,然后与公孙瓒和其他幽州士子借钱,准备连夜跟李颙去雒阳找乐子,惹得李颙狂翻白眼。更可恶的是在被李颙拒绝后,又开始打听起雒阳的歌舞坊在什么位置,直接就把李颙气的不再搭理他,最后被公孙瓒呵斥住才歇息下来。李继无法想象,后来坚韧不拔的汉昭烈帝年轻时就是这幅模样。

  夜已经很深了,李继把小丫头哄睡了之后,便走出了屋子。空气十分清新,月色也很足,洒在石块铺的小道上分外好看,李继沿着这条直穿书院的小道走了下去。书院说是在缑氏山上,其实就是在山脚的阳面,占地并不算小,没有外墙,大大小小的院子共有四十多个,不过当然比不了据说有三万太学生的太学宫。

  抬头看看近在咫尺的缑氏山,并不算多高,说它是个山都硬是有点难为它了。传说中,这里是西王母修道的地方,不过李继怎么也看不出有什么洞天福地的感觉。继续往前,待走过了最后一个院子,石块修的路便就没有了,只剩下被人踩的还算平坦的土路,远远的通往山上。还没走多远,一个人影隐隐出现在了土路尽头,看样子是刚从山上下来的。那人走得很慢,一步一晃,尽显悠闲。不一会,等人渐渐走近了,李继才看清楚是个三十岁上下的中年人。

  来人也看清了李继,感觉有些奇怪,半夜里这没有见过的小童是从哪跑来的,于是开口询问道:“小童,你是何人?这么晚在外面作甚?”

  李继看看他,应该是书院里师兄一类的人,便行了一礼,回答道:“学生李继,拜得卢师为师,今日刚到雒阳。长夜无眠,便想来看看缑氏山是个什么模样。”

  中年人闻言不置可否,笑了笑道:“看过后觉得如何?”

  “那就要看师兄您想听真话还是假话了。”

  听到师兄这个称呼,中年人差点给呛住,倒不是这称呼不对,都是拜卢子干为师互相称师兄弟也是应当。只不过自己这么大岁数,这个不过十岁的稚童如此叫自己,怎么品都有点不对味,好像生生降了一辈。幸好他涵养还算不错,也不予反驳,然后被李继的回答所吸引:“假话如何?”

  李继为了给人留下个好印象,有心想卖弄一下,清了清喉咙,朗声开口:“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哗嚣。喧既见浮丘,与尔共纷翻。”

  这首谢灵运的诗是李继上辈子刚踏入官场,为了讨好顶头上司临摹了大半年狂草时背下来的,现在仍是记忆犹新,正是描述的缑山典故。对于剽窃,李继感觉理所应当,没有出现过的东西不是自己的那是谁的,学了不用才是傻子。

  不出所料,中年人听了显然很是错愕,先前那种风轻云淡的感觉立马消失了,就是说出来的话让李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卢师教你五言诗了吗?太好了!卢师也终于有想通的一天啊!很好,很好,你作的非常不错,很有深意,蔡伯喈见了你一定喜欢。你继续看山吧,明天记得去书院书房。”

  中年人兴奋的自顾自说完,蹦蹦跳跳的就顺着土路小跑回了书院,连李继刚才给他挖的坑都给忘了。自己可还没说“真话”如何呢!再说,他听了按理来说不是应该惊为天人,然后到头膜拜之类的吗?跟卢植有什么关系?还有蔡伯喈?蔡邕喜不喜欢我又怎么样?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东西?李继脑中一阵思维风暴,这跟想象中的不一样啊。一阵风刮了起来,四周一片寂静,只剩李继呆呆站在原地凌乱。

  带着满心的疑惑,李继也终于没有了看山的心情,缓缓走回了自己的屋子。脱掉外衣躺下,看身边早已熟睡的小丫头正在梦呓,口水把脑袋下都打湿了一片。李继轻轻笑了起来,帮她把被角掖好,也把心事全部放下,躺在小丫头旁边闭上了眼睛,渐渐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