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00章

    第二天早上,待陆奕完全清醒后,姜晓跟他好好地谈了谈,做了决定,姜晓这次不离开,也别对陆奕能上工农兵大学的事抱太大的希望,只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全力冲刺未来恢复的高考。

    等高考结束后,两人再一起离开这里,去首都发展。

    两人一商量好,姜晓就给姜父母回了信,非常诚恳地跟姜父母道歉,分析了两人现在的情况,并向姜父母保证,两人一定会回到首都的。

    姜晓的父母得到姜晓的回复,并不意外,他们也猜到了姜晓会有这样的决定,其实他们也很纠结,既希望姜晓能够回家,另一方面又舍不得陆奕这么好的女婿。

    而且离婚不管怎么说,对两个感情深厚的人来说也是种伤害,姜晓和陆奕的答案倒让他们松了口气,心里已经想好了,如果实在姜晓回不来,以后他们退了休,就到青山村住,山不来就我,我可以就山啊,一家人同样能在一起。

    至于陆奕这边,队长说的让他考虑接班生产队长的事,陆奕也拒绝了。

    不过他向队长推荐了建刚,建刚为人稳重,做事踏实,在村里也比较受欢迎,而且他的媳妇儿是个很明理的人,不会拖他后腿,从各方面来说也很符合队长的要求。

    队长原本也明白陆奕希望能和姜晓回到首都,对他的拒绝也不意外,而且他本来就打算好了,陆奕要是不愿意,就选建刚。

    于是他培养锻炼的重心放在了建刚身上,好在建刚非常很靠谱,也愿意吃苦,每次派给他的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好。

    这年冬天,青山村的人在陆奕和姜晓的指导下,建起了大棚,种上了大棚蔬菜,等到第二年大地开冻,别的地方才在下菜种,青山村的绿叶蔬菜已经收获了,得到一笔不小的收入,取得了开门红。

    因为这都是村民们种在后院,属于村民的个人副业,卖得的钱直接归个人所有,这第一笔收入让大家干劲十足,对今年的粮食丰收充满了信心。

    当然这部分村民里不包含陆家人,他们虽然也眼红大家的收入,却拉不下脸找姜晓指点,想去看看别的村民怎么做的,他们直接抄作业,却受到冷嘲热讽。

    现在姜晓在村民眼里形象非常高大,以前对她不好的人,都受到了抵制。

    想想也是,接下来还要姜晓和陆奕指导大家种高产稻,怎么能得罪她惹她不高兴呢,像陆家这种没良心的刻薄人,大家自动地疏远了他们。

    陆家人也悔不当初,惹谁不好,要去惹家里有大领导的姜知青!

    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姜晓能有这样的成绩靠的是她自己,总觉得是首都的大领导在帮她的忙,不过也没有人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糊涂人说糊涂话,这不是很正常吗?

    第二年春耕开始,青山村的水稻田里都种上了高产水稻,到放鱼苗时,由队长出面买了投放到稻田里的鱼苗。

    这次应公社领导的要求,不仅投了鲤鱼,还增加了鲫鱼和草鱼,品种更多样,也更好销售。

    至于平菇种植,队长也交给了队上劳动力弱的老人和妇女同志专门负责,去年一年靠着这个副业,年底分工分时,每个工分提高到了三毛一个工分,这是青山村历史上第一次,今年扩大了生产,相信成绩会更好。

    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秋收时获得了丰厚回报,青山村的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1000斤,在公社引起了轰动,公社的领导带着各生产队的队长们来青山村参观学习,让他们学习青山村的种植经验。

    青山村凭借着高产水稻和平菇种植一跃成为了本县第一富裕生产队,年底算工分每个工分能值差不多两元钱,再也不愁吃不饱饭了。

    队长告诉公社书记,村里能有这么大的改变全靠陆奕一心钻研,全身心扑在田间地头,才做出这样的成绩,希望公社能给实质的表彰,而来年的工农兵大学推荐是最好的奖励。

    公社书记对陆奕印象很深,还记得他的文章发表到了省农民日报上,觉得他有才能有干劲,这样的人正应该重点培养,便答应下来,回去后会和相关领导商议,尽快把这事定下来。

    不过事情似乎进行得不是很顺利,迟迟没有回复,姜晓根据曲倩招工去省城的事,猜测是革委会罗主任在其中作梗,问陆奕要不要给他送礼,拿下这头拦路虎。

    陆奕拒绝了,如果这个名额拿不到,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伤害,反正前面还有希望,他只要大步朝前走就行。

    而就在这时,公社又到了一批回城指标,其中就有回首都的名额。

    知青们空前忙碌起来,为了这不多的名额绞尽脑汁想办法,都希望能搭上这班车。

    一时间,请客的,送礼的,和村里人处了对象忙着分手的,结婚了忙着离婚的,到处一片混乱,各个村都闹得鸡飞狗跳。

    青山村还好,因为除了姜晓,还没有别的知青和村民建立家庭,也就不存在为了离婚吵到要死要活的画面,相对而言要安静得多。

    不过还是出了点小意外,队长接到了知青点报案,说他们知青点出了小偷,一直在丢钱,每次数额不多,可次数多了,丢的人也多了,加起来金额就不小了,一时间知青点人人自危,彼此都不信任,私下调查也没有头绪,只得请队长帮忙查查。

    队长因为事情多,便把这件事交给他的培养对象建刚来处理。

    建刚完全不懂这些,一头雾水地来找姜晓帮忙,她对知青点相对熟悉一些,说不定能有好的法子。

    姜晓答应下来,到知青点转了一圈便有了发现。

    据几个知青说,蒋茜最近总往公社跑,也不做农活了,不知道在搞什么事,姜晓结合这次的回城指标有了猜测,可惜没有找到证据,只和几个关系亲近的知青交待,让她们多注意蒋茜。

    只是蒋茜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没有再往公社跑,知青点也没有在丢钱。

    不过有知青偷偷告诉姜晓,蒋茜似乎非常笃定这次她能离开青山村回城,甚至都在变卖她的生活用品了。

    “要是回不去怎么办,她拿什么生活?”姜晓脱口问道。

    “不知道,反正就一副不会在这里继续生活的架势。”那知青也不清楚。

    “难道是谁给她打了保票,一定会给她回城名额?”

    姜晓想到了革委会的那位罗主任,难道蒋茜走了他的门路,送了他礼物,礼物很让罗主任满意,所以承诺把回城的名额给她一个?

    曲倩后来打听过这位罗主任,告诉姜晓他在上面有人,省领导中有他的亲戚,所以他的一些作为虽然令人不齿,但奈何证据不足,又有后台,谁都拿他没有办法。

    想想也是,送他送礼得到了好处的人怎么会去举报他呢?没有证据,光凭想像,肯定不能惩治他。

    不过姜晓有种预感,这次说不定他会翻车,毕竟这次的名额给人的诱惑太大,为此孤注一掷的人绝不在少数,而罗主任吃顺了嘴,见到好处怎么可能舍得推开。

    可是名额又不多,一个生产队都分不到一个,很可能就会顾此失彼,难保不会有人因为付出努力没有回报,冲动之下做出过激行为,到时候说不定罗主任那双抓钱的手就会被逮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