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九章

    分家过后赵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送柱子去镇上读书,那文涛学馆她已经打听过了,每年光束脩就得五两银子。其中因为很多学子都是从周边几个村的住的地方太远,一般都是选择宿读。如果是宿读的话,每月伙食、住宿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再加一块,可能另外还需要一两银子左右。读书自古都是烧钱的,难怪古代读书人地位这么高,物以稀为贵啊。

    赵瑾在犹豫是让柱子走读还是宿读,他才八岁还是个小孩面对陌生的环境能不能适应,生活方面能不能自理,虽然他看起来已经很成熟了但是童年的阅历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影响,她偏向柱子宿读但又怕柱子多想,于是打算问一下柱子的意见让他自己抉择。她走进柱子屋,分家后她家一直也没啥活干,都集中精力照顾她爹,“柱子,姐打算送你去学馆念书,镇上有点远,你自己决定是在镇上学馆住还是每天回家。”“姐,我真的可以去念书吗?”柱子眼里迸发的渴望与兴奋感染了她,“那当然,你现在年纪不大不小,可不能再耽搁了,你快说你是咋想的。”考虑到家里目前只有他一个男人跟实际情况,他说道:“姐,我每天回家。”赵瑾以为他年纪小怕离开家,于是赞同了,等适应了再说吧。问完后回到自己屋,知道去学馆里念书的学子穿的都特别讲究,她打算有空去镇上买块布回来让刘氏做成成衣,刘氏的针线一向拿得出手,她自己就算了吧,浪费布料。

    事情既已说定,次日两人起了个大早,连早饭都没在家中吃,跟她娘说了一声便出门了。为了省时早点把事情办完,还是准备搭牛车。

    出了赵家村往前走,走到官道上岔路口,这里的车一般比较多,其他几个村也是必经之路,赵瑾和柱子停了下来,站在路边的大树下等车。两人东张西望好一会也没见有车来,就在一旁拨弄狗尾巴草边聊,“姐,你说书馆的先生凶吗?”柱子一脸忐忑,赵瑾安慰他说,只要你认真学,夫子肯定会喜欢你的,夫子喜欢勤学苦读的孩子。柱子听后,一脸稚气的向她保证他会努力学习的。

    正说着,她见不远处驶来一辆牛车,便往那边招了招手,并且招呼柱子该走了。赵瑾把车钱给了,拉他上车:“坐车快一些,一会儿就到了。”

    赶车的中年人见两不大的小孩也没有大人陪伴笑眯眯地搭话:“你们姐弟以前去过镇上吗?镇上可热闹了。”

    赵瑾愣了一下觉得车夫是不是看他们衣服简陋从没出过门,还是笑着点头:“以前去过几次,这次我弟要去上学,提前置办一些用具。”中年人连忙感叹道:“读书好啊,读了书就不用像我们这样只能干体力活了。”

    说话之间,中年人已经赶着牛车往前去了。车虽然快但是跑起来也是要命的,一路颠簸,臀部都要震碎成两瓣了,并且车走走停停,每隔一段路就会停下拉上一个或者两个人,一般要拉满十二人才挤不下了,车板上还专门定制了车篷,一是为了防雨防晒二是为了扩大空间放置一些不太重的东西。

    “等我以后有钱了,我要买辆马车,牛车每做一次就是遭罪受。”赵瑾忍不住对柱子说道,语气中透露出懊恼与不耐烦。柱子还是第一次见他姐这幅孩子气的模样,起来逗弄的心思: “姐你会赶车吗,你连牛都还没驾驭过,马听说性子很烈的。”

    赵瑾愣了一下,才道:“不会赶,我可以顾别人帮忙赶,也可以自己学。”牛车又过了差不多一刻多钟的时间,终于看到了城墙。牛车在城门不远处停下,车上的人都下了车,赵瑾带着柱子往镇里行去。赵瑾上次来过书馆旁边的书阁,两人轻车熟路的来到了常安街,常安街整条街全是卖笔墨纸砚的,一是靠近学子城围绕着附近几家学馆建设了一系列配套的设施。常安街相比其他街道显得更清幽,干净,在这种连目不识丁的老百姓都能说上一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见读书人的地位。一般家里即使再穷,也要省吃俭用的送家中孩子去私塾学几年,不求考取功名,只取认识几个字以后选择会更多,虽然商人的地位比农民的地位低,但是有钱生活水平远高于农家。

    赵瑾上次匆忙没来得及仔细看看,她家没有用过纸张,纸这种珍贵的东西只要五叔的书房里才有,里面除了五叔其他人都不能进的。不过她并没有领柱子立刻就去,而是七拐八绕来到一处小吃摊特别多的地方,找了一家面摊,打算吃过早饭过去。

    “早上吃饱最重要,咱们为了赶时间,连早饭都没吃就来镇上了。吃饱了咱们去逛逛。”柱子一边点头,一边东张西望,镇上太热闹了。赵瑾问面摊老板要了两碗阳春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喷香四溢,简直让人口涎都流出来了。

    “这家的面特别好吃,你尝尝。”柱子尝了尝,果然好吃。这家面摊的老板已经在这摆摊了三十年风雨无阻,手艺绝对是民间匠人的水准,分量多,料也放的足。不过价钱也挺贵的,赵瑾最后结账的时候给了老板八文钱,这可是半斤肉的钱了,以现在他们的条件算是奢侈了。

    “好吃吗?”往常安街走的时候,赵瑾问柱子。“好吃,就是太贵了。姐,我们现在是不是该省省钱。”对柱子来说他们目前很穷,他爹要养是个无底洞,目前他们都不是壮年劳动力。

    “你不用心疼银子,这钱姐还是有的。你不常来镇上,好不容易来一回,自然要带你吃顿好的。”赵瑾觉得赚钱不能靠省,而是开源,不然赚太多的钱不懂得享受,有钱的意义是什么?

    太阳已经出来了,淡金色的阳光洒射在少年还略显稚嫩的脸上,黝黑的脸庞纯粹的眼神宛如一张白纸还没这世上涂抹上裂痕。微微张开的嘴巴想说什么又没说出口,此时局促的轻抿着,看得出少年有些不自在。眼睛有儒慕,有着对未来生活的渴望和疑惑。

    赵瑾的笑容越来越大,忍不住伸出手揉了揉他的头:“柱子等你读书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丰富多彩,赵家只是这世上的沧海一粟,我们只是偌大的世界中微不足道的一环,但是当你强大到某种地步,你就有与之抗衡的力量。”神情中带着宠溺。话音却在他黝黑的瞳子里消了音,赵瑾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她自嘲在这个人命不值钱的时代,平等只是一种妄想。

    她收回手,做左顾右盼状,突然眼睛一亮,道:“你看,到了。”说着,便拉着柱子走进了那书斋。上次匆匆来没看清格局,只有两间门面,一间用来卖文房四宝,还有一间挨着墙摆满了书柜,书柜分了四层,摆满了陈旧跟崭新的书,有精装的,一看就价值不菲,也有线装的,看起来简陋一些。更多的却是各种誊抄本,一般不是确定这个书一定好卖,书斋老板都是请人誊抄的,附近有些贫困的学子也是很愿意承接这活补贴一些生活费用,一般小规模的书斋大规模印书籍是亏本的。

    赵瑾看到赵征叔,就笑眯眯地拉着柱子上前打招呼,赵征一见她就笑着问她,来这是干什么,他也知道四房已经分家的事肯定不会来给赵五买纸笔,但四房现在没人读书,有点疑惑。赵瑾把柱子往前一推,说:“叔,我家打算送柱子上学,来买一些纸笔跟书本,有啥可以推荐的吗?”赵征满脸笑容对柱子说:“柱子,以后肯定有出息。”柱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两人在赵征的建议下,买了一本入学的《千字文》,一支毛笔,一块墨和若干纸张,结账时赵征把零头抹去还是花了三百文钱。两人又买了些拜师礼,赵瑾想起上次说看望宋卿的事,正好今天事情办完了,可以买些东西去看看他。赵瑾一路来到城东,还未进县令所在的衙门,就看见在县衙门前的那对威武的狮子。她想了想,绕了很大一圈,才来到县衙的后门处。后门的门半掩着,她也没敢乱闯,恭恭敬敬过去敲了门。门吱呀一声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体态圆润的婆子,问她:“你找谁?”

    “婆婆好,我找宋卿,我是他朋友,特地来看他。麻烦婆婆帮忙把他叫出来。”

    这婆子态度称不上热络,但也没有狗眼看人低,但是有点疑惑的看着她,毕竟宋卿住在这有段时间了,院子里服侍的人都知道他智力有问题跟孩童一样,会有朋友,但是规矩跟教养让她不该问的从来不多问。她让赵瑾等着,就关上门往里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