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48、 读书何须择地

    原文

    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白话

    如果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读书,就是旷野地方,热闹场所,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牧,都可以读书。假如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是读书的好地方,就是清净的地方,神仙的环境,都不算是适宜读书的好地方,何必要选择地方来读书呢,何必要选择时间去学习呢,只要问自己:自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

    家训史话

    黄霸,字次公,西汉年间淮阳阳夏人。他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是当时著名的清官,深受老百姓的拥戴。

    汉宣帝初年,诏书为汉武帝立庙乐,并让大臣们讨论。讨论中,老臣夏侯胜却表示反对,他说:汉武帝虽然有开疆扩土的功劳,但他使得“天下虚耗,百姓流离”,既然“无德泽于民”,当然就不应该给他立庙乐。

    黄霸当时任丞相长史,也参加了讨论。他对夏侯胜的议论,很有几分赞许,所以当场制止,事后也没有向皇帝劾奏。结果黄霸被加上附和、纵容夏侯胜的罪名,和夏侯胜关在一起,准备处以死刑。

    夏侯胜是研究《尚书》的专家,在当时很有名气。黄霸虽然身在狱中,但觉得和这么一位专家在一起,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好机会,便主动请教夏侯胜,请他给自家讲解《尚书》。

    夏侯胜觉得此时此地研究《尚书》已无意义,便婉言劝说:“你我都是犯罪做牢的人,说不定明天就会被推出去砍头,还讲《尚书》有什么用呢?”

    黄霸求知心切,笑了笑说:“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能够抓紧时间多学一点东西,在被砍头的时候,也心情快慰呀!”

    夏侯胜很是感动,于是就在狱中传授给《尚书》。

    从那以后,在三年的牢狱生活中,一个教而不厌,一个学而不倦,都没有虚度光阴。后来被释放出狱的时候,两个人的学问都有了很大的长进。

    古训今鉴

    毛**青少年时代,他常常天刚蒙蒙亮,就拿着一本书到菜市场旁边去读,任凭那卖菜的吆喝声和讨价还价的争吵声多么刺耳,他都坚持集中注意力读书。

    谁都希望有一个安静幽雅的读书环境,实际上,不受一点干扰的环境是难以寻找的,我们常常必须在喧闹嘈杂的情况下工作、学习。

    m2.yqxs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