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章 天降喜事

    向福夫妇祖籍平颖镇,为人老实本分,不屑做投机取巧的事情,一辈子平平淡淡,勤勤恳恳的劳动,拉扯大三个女儿,向家祖上连穷三代,就留下平颖镇偏远角落的破落院子一座,门前的贫瘠土地一亩,可谓是家徒四壁,向福为求生计,夫妇只得长年累月带着三个女儿外出四处漂泊,靠着夫妇两会做吃食的手艺,一家人参扶着开过各式各样的茶肆酒铺,随着三个女儿的长大,向福临老,也就想着要落叶归根带着三个长大的女儿回归故里。

    没想到才回来两天,闻名平颖镇十里八乡有名的林媒人就上门说亲,说潘太夫人看中他家的大女儿,愿奉上良田三亩,白银二百两,小宅一栋作为聘礼来迎娶向家的大女儿为潘三爷的填房夫人。

    向家夫妇听到林媒人的阐述时,张大着嘴巴,一副下巴几乎要合不上的模样,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平颖镇最为富有最有权势的潘府,竟然会选中自己家最默默无闻的女儿做为潘府太夫人面前最得宠的潘三爷的填房?在平颖镇,谁不知道,如果能够搭上潘家这条线,以后向家人就只等着吃香的喝辣的,穿金戴银过安生日子。

    林媒人、向福夫妇坐在还来不及收拾好的屋子里,一阵阵的霉味侵袭着他们的嗅觉,林媒人皱皱眉头,铺着厚厚脂粉的惨白脸蛋上挂着不满,涂的鲜红的血盆大口,像是随时要对着老实的向家夫妇吐出抱怨。

    向福无言以对,使使眼色让妻子端上茶水,不想多言这位媒人何必不屑来他们家又有一副忍耐模样,“请问林姨娘,潘老夫人是如何得知我家闺女的?”

    向家素来人丁单薄,他们夫妇在平颖镇没有亲戚,常年在外讨生活,镇上认识的人家没有几户,能说的上话的更是寥寥无几,他前天才带着妻子女儿回到镇上,林媒人今天就带着潘家太夫人的话上门口头提亲,这速度,着实也是够快。

    “不瞒二位,潘太夫人早就吩咐我留意平颖镇各户未出阁的芳龄女子,一直未能遇到合适的姑娘,二位一回到镇上,就已经能够有人将三位令嫒的生辰八字奉到我面前。”

    林媒人脸上带着得意之色,“婚姻之事讲究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总之,潘太夫人的话我是给带到,这桩婚事成还是不成全看二位的意思了。”

    林媒人断定向家是不会拒绝这份婚事,心想,如果不是潘三爷连娶两任美娇娘都香消玉殒,如果不是潘太夫人相信相士说潘三爷命格富贵袭人,寻常富贵女子载不动潘三爷给的福报,潘三爷要想正常的娶妻生子,为潘家开枝散叶,就要娶个贫贱家庭的适龄女子做填房,为潘三爷解煞,潘太夫人万万是不会舍得自己的金孙子娶个无才无样貌的向家大女儿做孙媳妇的,即使是填房。

    “林姨娘,慢走!”

    林媒人在向家小屋内又多坐许久,霹雳巴拉地又说了一堆关于潘府有意结亲是向家祖上积几世烧高香才有的好运,才舍得离去,向家夫妇恭敬地将林媒人送到破落院子门口,目送着她的乘轿离去,夫妇才算送口气。

    回屋的时候,向氏孝莲对丈夫道,“我想想总觉得不妥,家大业大的潘府怎么会看上我们家的闺女?”

    三个女儿深深,阿午,阿早,只有大女儿深深最为听话懂事,小时候就总帮衬父母照顾妹妹,分摊家务,做做小买卖,也算好学的跟着一个教书先生学过几个大字,算能读几篇诗书,长大后,家里许多事情都习惯要和深深商量商量再做打算。

    “该不会是像先前听到的那般,有钱人家的孩子得了重病,要拿穷苦人家的孩子去冲喜的吧?”孝莲思及这个可能,连忙拉住丈夫的衣袖,“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可不能拿孩子的婚事去换钱财的。”

    向福无言,反手捂住娘子搭在自己胳膊上的手,“你别慌张,先等我去老常家问问情况如何再说。”

    老常全名常又贵,是向福在平颖镇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一家住在镇上,从事些给富贵人家供给青菜的活,消息总是比他们一家来的灵通,“具体是个什么情况,等我去镇上问问清楚,回来再说。”

    “这间事情要不要和孩子说说。”深深现在和妹妹们到镇上去采购些生活的用品,估摸着用不了多久就要回来,这件天降的喜事,不知是福是祸,孝莲总觉得该和孩子打个招呼的,他们家不比大户人家,亲人间有事情都是要彼此阐述,不隐瞒。

    “等我回来再说。”向福望着平颖镇方向,目光复杂,语重心长道,“闺女不想嫁,我们也不逼她。”

    人穷志不穷,作为向家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气还是有的。

    每天21点前连更两篇,喜欢的欢迎点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