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十四章 踏雪访贤却难求

    玄奇在身后笑道:“哎,别急,还有剑呢。”抱着长剑跑到院中递给孝公,灿烂的一笑,“还算剑士呢,起身忘剑。”孝公报之一笑,“看来没有剑士戒心呵,不够格。”四人在大雪中爽朗大笑。孝公拱手道:“请勿出门,我自来自去。”拉开院门又回身关好,便听踏雪之声渐渐远去。

    玄奇笑问:“大父,这就是人说的不速之客么?”

    老人沉吟道:“我在安邑遇到一个奇才,今日又遇到一个。半年两遇,非同寻常啊。看来这秦国要有事了。”玄奇笑道:“我看呵,大父也要有事了。”一边顽皮的比划着客人的样子,板着脸道:“来日郑重拜访相求,万望前辈莫要推脱。”老人被逗的大笑起来。

    秦孝公和秦风回到国府,天色已经在茫茫大雪中透出一丝青色的亮来。

    他来到书房,换上轻软宽大的羊皮长袍,坐到木炭火盆前,细想夜来所遇,竟是久久不能平静。那位颇有仙风道骨的老人,竟使他蓦然想到了垂钓渭水的姜尚、为人牧羊的百里奚。老人学问渊深,话语间寓意高远,又与高不可攀的鬼谷子有极深渊源,当是一个隐士高人无疑。

    就连老人的那个孙女也给了他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感受。少女算不得一个丽人,她没有柔媚,没有娇态,一身布衣一头长发,甚至连对人施礼都是士子式的。但她身上那种明朗那种聪慧那种本色那种纯真,以及那种英风之中时不时透出的一种妩媚,却是任何丽人都无法企及的。

    尤其是她那空谷鸟鸣般的声音和说话的语调,直是给人一种莫大的享受。孝公知道,她说得是寻常女子说不来的“雅言”,多少游学士子和官府吏员终生都难以讲好。

    所谓雅言,是与各国各地的方言土语相对的官话。西周定都镐京,便确定以镐京王畿语音为准的官话为“雅言”。这种雅言,对山野民众是无法推行的,主要在官府、商旅、都城国人、士人阶层使用,尤其是书面文字必须使用雅言。

    孔子的学生们曾经不无骄傲的说,孔夫子诵读《诗》《书》,执行典礼,都使用纯正的雅言,而不用鲁国土语。

    战国的荀子将雅言看得更重,主张“夷俗邪音,不得乱雅”,而且认为说雅言还是说夷俗邪音,是有关士人荣辱的大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就是说,越国人讲越国话,楚国人讲楚国话,但天下的君子都应当讲雅言。

    虽则如此,但由于种种原因,官吏商人士子国人事实上很难做到人皆雅言,更不用说那些很少外出交往,更不求学做官的女人了。一个少女有一口纯正流利的雅言,至少可以看出她出生在世代书香之家,且这个少女本人还要有周游和求学的阅历。孝公想到小妹荧玉至今还讲不好雅言,不禁对这个少女由衷的欣赏,还隐隐感到了她身上的一种神秘气息,如同她的名字“玄奇”一样扑朔迷离。

    秦风心中则是不断回味着那位老者的武功之强大。“来日若有机会,定要去讨教几招。”秦风心中暗暗想着。

    “大哥,想心事耶,痴呆呆的?”一个红衣少女跑着跳着进了书房。

    “荧玉呵,吓我一跳?”忽然之间,孝公感到脸上一阵发热,却故意板起脸道:“起这么早做甚?也不去好好读书。”

    秦风一看这情形,也是当即拱手道:“君上,臣暂且先告退了。”随即转身走出政事堂。

    荧玉咯咯笑道:“谁让我每天早起的?还要练剑?还不是你?”说着蹲到孝公身边把着他胳膊,“大哥,这次去安邑、洛阳、阴山,我可长见识了。要不要听听?”

    “小妹,你说给一个少姑送件礼品,何物最为相宜?”孝公突然问,连他自己也觉得意外,脸竟不由自主的涨红起来。

    “吔!”荧玉惊喜的跳了起来,拍手笑道:“日出西方吔!大哥快说,是那里的少姑?宫里的?大臣的?哪一家?谁呀?何时大婚?”

    孝公板着脸,“乡姑。你就说,何物最相宜?”

    荧玉做个鬼脸笑道:“哪个乡姑如此身价?吔,我想想。你得告我,她的喜好和性情啊,少姑与少姑不一样也。女人都不一样的。”

    “你说的这一串,我如何知晓?”孝公还是板着脸。

    “吔,我的大哥。如何见了女人忒得笨煞?一无所知,送个甚礼?礼有定制,诸侯可以娶九女。大哥是准备拿她做夫人呢?还是媵妾?”